【摘要】昨天女儿睡觉前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们这周末去露营吧,老师说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我们也去看看。想着好久没有好好陪过她了,就欣然答应:好的呀,这周末,我们就去。
昨天女儿睡觉前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们这周末去露营吧,老师说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我们也去看看。想着好久没有好好陪过她了,就欣然答应:好的呀,这周末,我们就去。女儿又问:那妈妈你能帮我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吗?小朋友开始上中班后就已经有了几个“小闺蜜”,为此我们几个家庭也偶尔会约着一起出去,于是我就答应了:好呀,你快睡,妈妈帮你约。
女儿睡觉后,我开始微信“小闺蜜”的妈妈们:这周有时间吗?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玩吧!
“不好意思,孩子这周末要上兴趣班,过段时间我们提前约,我帮他把课调一下”这是“小闺蜜”的妈妈给我的回复。
“一天时间都没有吗?”
“嗯,两天都有课,没办法呀……”
早上我跟女儿说,没办法啦,这周我们自己出去吧,你的“小闺蜜”还要上兴趣班呢。我看得出来当时她是有点失望的。
4—5岁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开始表现出明确的喜好、兴趣,他们通常会特意选择某一类型的幼儿作为经常一起玩耍的同伴。所以她还是很渴望能和“小闺蜜”一起出去玩的,但好在她对这周可以出去露营还是挺期待的。
因为这件事,我突然开始想到底什么是兴趣班?
兴趣班难道不是从孩子自己的兴趣出发,取决与他们有没有兴趣,想不想上吗?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趣也开始有了“好坏”之分,孩子的兴趣班也开始变成了“父母说上就上班”了?
和同事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们问我:“难道你就没有给你女儿报兴趣班?”我当然报了啊,而且我报的就是兴趣班,而不是“父母说上就上班”。
小妞长这么大就上过两个班一个是钢琴、一个是陶艺。
练钢琴是因为她上小班之后看见幼儿园老师弹琴,觉得很好玩,回来跟我提过,我带她去上过几次体验课,发现她确实是有兴趣,才开始给她报了个班,到现在一年,每周一次,其他时间自己在家练习。我对她没有提要求,所以她平时都是自己练,老师说还不错。
陶艺是因为我发现她一开始特别喜欢玩彩泥,一个人总能捏来捏去的玩好久,有时候也会捏点“神似形不似”的东西,告诉我她捏的是花、杯子之类的,后来觉得她确实在这方面挺有兴趣,然后才给她报了这个班。
慢慢的我发现她真的有一点不一样了:她变得比以前更专注,也更有创造力,捏的东西虽然千奇百怪,但总能说出自己的故事。有时候在外边看到一些泥塑之类的她也会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喜欢、好看之类的。还有就是她好像比以前更加自信,可能是她发现了这方面是她的特长,她感觉到自己的优点吧!
但就她们班的小朋友来说,她上的班已经算比较少了,而且陶艺也也算比较冷门的班,很少有小朋友报。
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周末杭州少年宫搭了很多的帐篷,里面装备齐全,因为孩子上午下午都在这里上课,所以父母为了避免接送,就干脆在这里搭帐篷“陪学”了。
为孩子人生第一次搭帐篷
闲置十几年的帐篷派上了用场
新闻里说有的孩子一天三门课,珠心算、书法、阅读,早上8:30上课,下午5:20下课,一位爸爸说“这就是生活方式,跟辛苦沾不上边。有孩子了就要陪伴,你陪孩子玩就是你自己在玩,你选择的就是这个生活方式。”
看到这句话我触动很大,这的确是我们家长选择的生活方式,但真不一定是孩子选择的生活方式。
小朋友也是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他有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在他喜欢的事物上,他的专注力是你无法想象的,他收获的也一定是超过你的预期。
与其你为孩子做主遍地撒网的报很多的兴趣班,还不如真正的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为她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爱好,让她快乐的坚持下去。
兴趣并没有好坏,喜欢弹琴是好事,喜欢画画也不错,能真正让孩子受益的才是好的。不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给孩子安排这样或那样的班,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倦怠,而且当他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擅长,同时父母期待又过高的时候,他的自信心是很容易受挫的。
如果真的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就考虑一下孩子的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而不是你说上就上。不要总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你其实并不知道孩子的终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