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给孩子报了那么多课外班,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摘要】千万别觉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语言能力就自然会变得很棒。不去刻意培养,它只会是家长毫无控制的语言习惯的一个自然延续,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语言习惯的好坏。

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和外语、艺术体育特长和文化课学习同样值得付出心力和时间的!如果你从没注意到这件事,或是已经注意到却不得法,那么这篇文章,值得你仔细阅读。

周末约了朋友带钱儿去游泳,朋友的女儿Anita长得很古典,眉眼柔和,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那一型。她与钱儿投脾气,每次见面都玩到不肯走。

午餐时,朋友特别苦恼地问韩先生说,Anita说话气特别短,经常说着说着就开始用假声捏着嗓子说,听得人特别累。有时着急说什么事了,气也倒不上来,吭哧吭哧颠三倒四半天说不清,专业人士给指点下问题出在哪儿了?

没等韩先生说话,钱儿眨眨眼说,我不觉得啊,我觉得Anita跟阿姨说话一样。

我和韩先生笑,朋友一下愣住了。她转头问她老公说,你觉得Anita说话像我吗?她老公点头说,对啊,就是跟你一毛一样。

朋友瞬间抑郁了,她说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孩子说话这么愁人,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也这样,那得给人多坏的印象啊!

韩先生淡定地说,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对你来说,这是一种自然状态,因为你习惯提着气说话,每口气说的话都不长,声音呢,原本就偏高偏细,给人的听觉并完全没什么不适感觉。孩子就不一样的,她长期受你的语言习惯影响,不自觉地就选择了你的语言方式。但这个声区可能不是她能力范围内的,因此就要去捏着嗓子够。加上年龄小,原本气息就没那么充分,因此,她自己累,你听着也累。

Anita和钱儿玩的时候,我们仔细观察过,当他俩玩上一整天,晚上要走时,她的语言就顺畅很多,声音也不自觉地降下来了。这与她一天都跟钱儿在说话有很大关系。

我们也问Anita,为什么要捏着嗓子说话呀,Anita萌萌地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不这样说话,就发不出声音了。

● ● ●

每天都有留言夸钱儿故事讲得好,叫醒也说得特别赞,语言能力超好。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我们的职业便利,外加遗传因素所致。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也是我们深有体会的话题。孩子的语言习惯,天生就好的少之又少,主要的还是要靠后天的习得养成。

作为我们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的外语、艺术体育特长和文化课学习上,非常舍得花费时间、精力和大把钱财,然而却往往极容易忽视对孩子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完善的事。

但事实上,就像大量磨耳朵外加英文阅读,孩子英文才能精进,大量中文书籍阅读孩子识字量才会增加,足够量的体育训练和乐器练习,孩子的技能才会有提高一样,良好的语言习惯,也是需要当做一个专门的学科,付诸心力去帮助孩子学习,才能够看到效果。

● ● ●

其实,这是一个意识流问题,很多人只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一个语言富有感染力、对语言有控制,说话富有感染力、煽动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好感和成功。良好的语言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几乎与相貌、学识、修养同等重要的条件,那么我想,我们就明白应该在这个方面付出更多。

就像我曾经举过的栗子,大街上看到一个身材曼妙的绝色美女,让人心生无限幻想,然而当她开口用难听的声音,口齿含混地说着不知道哪里的乡音,总会让人有大跌眼镜,声画不对位的感觉,或多或少会让人心里减了分。有很多人会将其归结到普通话标准与否这个层面上,然而事实上绝不仅仅如此,这更多的是背后的语言习惯所致,是一个人综合语言素质的体现。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说话特别呆板,让人听着就犯困;有的声音是非病理性嘶哑,听得人特别累;有的讲话从头到尾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一分钟的东西,听觉上似是讲了千年。。。这些人可能满腹学识,也可能满心欢喜地其实是想跟你讲一件天大的喜事。但那情绪是他们自己的,外人接收不到,因为他的语言,实在不打动人。而究其原因,不是内容空洞,而是说话方式太不吸引人。

● ● ●

与国内对孩子语言习惯培养相对重视程度较轻的情况相对应的是,在国外这是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

比如从小的公众演讲能力,语言的感染表现力,在国外会是专门的课程,大家会非常重视。看看历届美国总统的竞选辩论演讲就知道了,无论奥巴马,还是克林顿,都是语言大师。要清楚这绝对不是天生的,也绝对不是单纯的文稿写得好就可以做到的。同样的文字,换个人就未必能讲出同样的豪情万丈,或是催人尿下。

有些爸爸妈妈会说,我倒是想培养,但不知如何下手。送去学个小主持人,或者朗诵班,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在我看来,这样的培养方式,首先对培养机构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并不容易;其次,下意识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大量的有效练习。

● ● ●

如何培养孩子语言习惯的养成

威逼利诱专业人士韩先生,搜刮来以下一些要点,独家秘笈,不花一分钱,这可都是广院播音系上学数年,当老师数年实践得出的最好经验!

一、最经济且有效的方式:听故事

听故事绝不是随便听,而是要听好的故事,听专业人士讲的故事,听不囿于俗套,不迎合世俗,把孩子当做有尊严的独立个体来讲给他们听的故事。真正讲得好的故事,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是孩子和成年人都爱听的作品。

有的父母会本能地排斥听故事这件事,认为必须要进行亲子阅读,孩子只能听自己讲故事,否则就会怎样怎样。其实,听专业人士讲故事和亲子阅读完全不矛盾,这是可以兼顾甚至互补的两条线,对孩子起到的作用是既有交集又完全不同的。

亲子阅读给到孩子的,是父母的情感与陪伴,但同时伴随着父母固有的语言习惯,这习惯好坏未知;而听好的故事给到孩子的,是更丰富的内容,以及良好语言习惯潜移默化的养成。当然,前提是,你选对了给孩子听的故事。

我总希望孩子们能多听钱儿爸讲的故事,希望家长愿意让孩子去花时间听他讲的故事,这完全出于对孩子的语言培养,而绝不夹杂私心。听故事不是单纯听热闹,而是让孩子在不必学习理论门道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学习实践门道。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方式,甚至用气方式,都会产生很明显的变化。比如说,口齿清晰度,语言表现力,表达的欲望,等等。这些变化,你都会看得见。

千万别觉得孩子长大了,语言能力必然会好,不去刻意培养,就会是家长毫无控制的语言习惯的一个自然延续,好的地方孩子学了去,坏的地方同样学了去。

二、一些有趣又有用的小方法:

其实语言习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何发声,如何吐字,如何说话让人爱听,都是既有技巧又有趣的事。否则为什么会有专业院校,有那么多人花上四年甚至更多年去研究,去实践呢?

即便不是专业人士,爸爸妈妈们也可以试着去帮助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这里有些小方法:

1.舌头的作用

平时舌头放在嘴里,我们并不注意它的作用,除非烫着了,或者咬破了,哈哈。然而说话过程中,大舌头或者舌头力,都会对清晰度和积极程度有影响。

可以和孩子用游戏的方式做这样一件事。如图跟孩子一起把舌头伸出来,伸到极限长。

然后你可以用手揪住孩子的舌尖,或者不揪只是保持一直长长伸出状态,让孩子说话,比如:“八百标兵奔北坡”。其实随便说点什么都行。

这样说话,用不了几分钟,就会累得不行。此时,把舌头收回原位,再让孩子说话,就能感受舌头的动程和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这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事情,试验一次,立刻口齿清晰是很少见的,可以经常体会一下,孩子慢慢就会找到一个清晰的位置。

2.牙齿的作用

牙齿在说话时的咬合力,也直接决定了表达效果。清晰度,甚至你的态度,都会有所影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下。

把一个手指,伸到一侧后槽牙那里,上下牙咬住手指,说话。同样可以不顾及内容地随便说上几分钟。之后撤掉手指,再试着说话。牙齿用力咬合和完全不用力气咬合,说话的清晰度是不同的。

3.微笑的力量

早些年间,有些知名服务行业,要求电话接线员面前摆着一面镜子。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们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是否面带微笑,眼里闪光,做好了说话的准备。如此状态下,开口发出的,就是温暖的声音。

听过韩先生跟钱儿的诗词系列,前后二百多首诗词的同学,就应该很熟悉声音的“冷色调”和“暖色调”这两个词。冷冷的声音和语言,很难让人亲近和喜欢。若想发出温暖的,亲切的,美好的,喜悦的声音,面部表情一定有积极的配合。

因此试着让孩子看看板着脸说话,和积极地带着笑脸说话,发出的是多么不同的声音,传递给别人的又是怎样不一样的情绪。

4.气息控制与条理性

以上说的这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我觉得适用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太小的孩子,吐字发声器官都不完善,比如n和l不分,不该咬舌的字咬舌,说话含混,等等这些,确实都会随着年龄,相应改善。

但如若到了已经能明辨事理,完全理解成年人的各种讲解时,依然有上述情况,那么就可以适当干涉。当然这干涉绝不能是简单粗暴的,一定要不动声色,让孩子快乐地接受。

即便没有上述情况,四岁往上,也可以对孩子有一点语言要求了。

孩子小时大多采用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气浮在胸口,每句话气都很短,仿佛几个字就要换气。所以我们经常听孩子说:“妈妈,就是,我,我们,要去。。。”。

在baby阶段,这种说话方式很可爱,但若是到了五六岁,甚至再大一点,这样说话,孩子自己和听者都会觉得有点吃力。因此钱儿小时,我会在他不反感的情况下,提醒他说话前深吸一口气,从容地开口,这样气就沉下来了。

条理性与思维和用声都密切相关,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孩子不能很流利和顺畅地把脑子里已经想到的事情描述出来。这并不是思维跟不上,而是嘴跟不上。

此时,我通常会对孩子说,请你仔细想一下要说什么,然后再仔细讲给我好么?

开始可能还是会有颠三倒四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次数增多,孩子慢慢就记得组织好语言再开口,渐渐语言条理性就会非常好。

钱儿上学后,老师曾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他说事情表达非常清楚,也没什么多余的话,而且非常生动,班里同学都很愿意听他说事或是讲故事。我想,这就是长期习惯养成的结果吧。

三、家长的自我修养

很多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语言表达的父母,都认为这是专业人士的事,也是孩子自己的事,与自己无关。他们可能并没认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也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定型没什么改善的空间。

其实,就像英文学习一样,任何对孩子的能力培养,都不该只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给孩子听好的故事,父母却始终置身事外不去了解也不去听,那么效果可能也会打个折扣。真的建议爸爸妈妈们积极参与其中,并汲取自己也能获益的营养,与孩子一起进步。

比如语言习惯,有些地方,并不是自己做不到总不好,而是以前的几十年,根本没有意识到。当你在纠正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有类似问题,那么不妨也试着去纠正。因为你的语言习惯对孩子的影响至大。

如果自身固有习惯太过顽固实在不易,那也至少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辨识力和审美,了解什么是好的,哪些是美的,怎样是符合当前主流意识流而不是早就被淘汰的。这样,在给孩子做选择时,才不会盲从,而更加有的放矢。

● ● ●

关于孩子语言习惯的培养,这些技术细节和心得,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如果大家有兴趣,今后我可以考虑让钱儿爸写一些稍微专业点的选题和讲解。让各位爸爸妈妈首先能辨别自己的语言特点,而不是受制于语言习惯,进而去指导孩子。

请相信,说话的艺术,绝不是单纯地说了什么,而更是怎样去说。

孩子的语言习惯,天生就好的少之又少

主要的还是要靠后天的习得养成

标签: 幼儿教育 教育反思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