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妈的想要笑傲小区,育儿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说话早,走路早。就算你很淡定,专注于自家娃的发展,不跟其他妈妈较劲,但孩子一日不开口,你悬着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
当妈的想要笑傲小区,育儿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说话早,走路早。就算你很淡定,专注于自家娃的发展,不跟其他妈妈较劲,但孩子一日不开口,你悬着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总结一句话,想要孩子开口说,喜欢说,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引导。可怎么引导呢?今天再跟大家唠唠这个话题。
孩子开口迟,你摸准他的语言开关了吗?希望孩子早点开口?从发音开始练!
孩子对父母的声音很敏感,能听得出自己妈妈的声音,也会关注大人说话时的音调和声音高低,并进行模仿。没想到吧,除了哭哭哭,他也会用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表达情感和观点。
稍大一些的孩子嘴里总是嘟囔着什么,其实是在练习发音。当他发出可以辨别的音节,要对他重复一遍,然后说些含有这个音的简单词语。比如他恰好说了“ba”这个音,就教他“爸爸”、“宝宝”、“抱抱”等等。
简单有效的语言输入,能让孩子更早开口,发音也会更准确。
开口后,教孩子说“有意义”的话
孩子一开口,全家人都跑来围观了!小家伙越来越高兴,发现语言魔力的他,会颠来倒去把“爸爸”“妈妈”念上一天。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教会他说有意义的话。当他喊“爸爸”的时候,妈妈绝对不要跑过去,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候,要指着人教他念“奶奶”。
用绘本强化语言学习。找一些生动简单的图案教他辨认,这个过程中要多互动,多问这是什么。孩子发音不清楚很正常,你只要再重复一遍正确的,鼓励他再说再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表达他熟悉的事物。比如“这个蓝色的碗真漂亮,宝宝用它吃饭。”“今天太阳真舒服,照在身上暖暖的。”句子看似复杂,却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对于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理解力增强的宝宝,离言之有物也就不远啦~
用语言对话代替动作进行交流
等孩子一岁多,你发现他好像什么都听得懂了,理解能力简直要上天!说吃饭,他就分分钟爬上自己的餐桌椅;说要出门,他就不熊闹了,安安静静地站在门边等穿鞋......虽然宝宝说的还是爪哇国的鸟语,但是结合他的身体语言,你居然也读得懂他在说什么!
感慨孩子心思真好猜的妈妈别开心过头,想要孩子进步快,还是得先收起你的善解人意,学会装傻充愣。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也要多用问句跟他交流:“宝宝是不是要喝水?”、“宝宝要什么?”。就这样,宝宝的回答也会从“是/不是”进步到“水、车车、看书”。把水递给他的时候,再说一个整句——“宝宝想喝水。”
即使宝宝会的词还很少,也要引导他进入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当宝宝发现了语言交流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说话的热情和进步会更大!
小结巴、小话唠、爱说脏话,语言发展关卡多
你以为孩子开口叫妈了就万事大吉?不不不,孩子说话这条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大怪小怪,时刻准备着给你来个不大不小的惊吓
语出惊人的臭小子
孩子刚学会说“喝”那时候,在厕所冲水也说“喝”,不明就里的他爸当场石化。
“喝水”这么简单的词也出错,是哪里没教到位呢?
孩子词汇和经验都不足,说话时就会过分概括,家里养了一条狗,他会以为所有四条腿的动物都是狗,所有的阅读资料都叫书,这时候你就要教他区分了。就算孩子指着钟汉良海报叫爸爸,你也要按捺住心中的小喜悦,告诉宝宝,虽然这个人跟爸爸一样短头发,穿西装,但他是叔叔,不是你爸爸,爸爸只有一个。
宝宝学语言是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体验,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自言自语的小话唠
孩子三岁时,发音正常、粗通逻辑、词汇爆炸,自言自语起来简直像个小话唠!年糕玩小汽车的时候嘴里经常念念有词:“小汽车开得真快,嘟嘟~火车也很快!不过汽车有灯,还可以随便转弯......”孩子不停地说话,锻炼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有思维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其实孩子才是真正的傻白甜,心里想的不仅写在脸上,还要说出来:“虫子好丑,宝宝害怕。”“裙子真漂亮啊,给我和妈妈都买一条。”
这段时间,你要抓住机会帮他扩充新词,表达自己,也可以用语言帮孩子描述那些难以捕捉的事物和念头。比如说,当他告诉你自己害怕怪兽,可以问他怪兽凶还是很友好,怪兽是什么颜色的,怪兽有没有朋友。这样不仅能帮他克服恐惧,还能提高他的思维能力。
着急紧张的小结巴
有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口吃,但2-3岁的小朋友说话重复、说话接不上,停顿犹豫都很正常的现象,语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时候说话急了也结巴。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实孩子是意识不到的,你一紧张焦虑,孩子反倒更容易结巴了。所以家长心态要放平,忽略孩子说话的不完美,认真地听,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励,心里也会更自如,说话更流利。
赶不走的满嘴脏话
想要孩子不说脏话,就得定下家规,全家人的用语都要规范文雅!同样的,对孩子说脏话也不要过度反应过度关注,也许他只是对你们的反应感兴趣。大家都是冷漠脸,他自然也会觉得脏话很无趣。
孩子说话不中听、不礼貌,是因为他不懂得语言的社会意义,说话也要看情境,所以我们才说童言无忌。告诉孩子“大便只能在要上厕所的时候说哦,不然厕所物语会失去魔力。”“不能问别人你什么时候死。”这也是教养的一部分。
没有天生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妈妈。怎么学说话一向众说纷纭,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公认的——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外界不断刺激,孩子的语言功能才能强化。
帮助宝宝开口说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引导中做成的。就说喝水这个事儿,当年糕还只会用手指着杯子“嗯嗯嗯”的时候,糕妈会一边拿杯子,一边告诉他“你是想喝水吗?想喝水可以告诉妈妈,说你要喝水,水~~”等他会口齿不清地说“水”的时候,要很高兴地鼓励他,“哦,太棒了,水~宝贝要喝水,喝~水~” 宝贝的进步,就在家长一点一滴的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