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做到了不对孩子大喊大叫,就完成了育儿吗?

【摘要】家里青春期的娃,学会了敷衍我。让做个啥,蛮蛮的答复常常是甩英文“OK,OK,Mom”,然后没有变化。如果我不仅说,人还走过去对着他说,他就会一边甩英文,一边客客气气,送客一般帮我转个相反于他的方向送走,然后还是没有变化。

家里青春期的娃,学会了敷衍我。让做个啥,蛮蛮的答复常常是甩英文“OK,OK,Mom”,然后没有变化。如果我不仅说,人还走过去对着他说,他就会一边甩英文,一边客客气气,送客一般帮我转个相反于他的方向送走,然后还是没有变化。

来回几次,事情还是没做,我就不禁大为光火起来。

现在的很多育儿文都各种号召大家制怒,是非常好的开始,也说明,这是最最常见的育儿现状。

当家长用对孩子大喊大叫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结果有可能是哪些?

孩子会习惯于这种大喊大叫,不这样就不会重视问题;

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尊重,有些孩子甚至如果被骂得太多,会选择放弃。他们学会对你关闭心门,因为他和你之间那种信任的纽带已经被扯断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将不再想取悦于你,不和你一条战线,更难听从你;

孩子会认为大喊大叫才是成人处理问题的办法,有样学样,终有一天也会对你喊叫回来;

你们之间不再能以平静而健康的方式进行深层沟通;

孩子会越来越远离你。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一个妈妈讲自己从小一直被父母粗暴叫骂,TA不再信任父母,最糟糕的是,长大以后发现自己也有父母的这些毛病,甚至在接受了昂贵的5年心理治疗后,TA还是有愤怒和严重抑郁的问题。

家长为什么要大喊大叫呢?

因为家长们觉得不喊叫的话,孩子就不重视,大喊大叫是一种有效获取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当家长大喊大叫的时候,他们也正让孩子学会一点:如果你不提高音量,这事就没啥好重视的。

例如,你的孩子玩积木,你叫“快洗澡吧!”,娃不理你。你再次提醒,声音变得更大,还是没有回应。然后你咆哮“你要我说多少次你才能听到?”

第三次,你的孩子才会意识到,你的话是当真的。

努力纠结让孩子按你的意思去做一件事情,是一种更长更艰苦的过程,会给孩子和你自己都造成更多的压力。

相反的做法,你走过去,轻轻触摸孩子的手臂或身体其它部分,说“哇,你在做啥?”很感兴趣的样子。

你的孩子会感觉到你的爱,并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他的这种感觉触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天生的、自然的亲密纽带关系。

事实上,如果孩子愿意从内心体会到你让他做的事情,是确实符合他的最佳利益的,那么,他就会赞同你,听从你。

接下来,当你有兴趣地关注孩子现在做的事情几分钟后,你可以平静地说“嘿,现在我真的需要你的注意,是时候去洗澡了。”

你的孩子可能会反对。

你说“我知道,要停下现在的事情确实挺难的。”(展示同情)

你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回旋余地(选择)。说“那么,你想现在洗还是五分钟以后?”

孩子回答“五分钟以后”,这就已经算是一个同意的回答,就算是他耽误了几分钟。你说“好吧,那就5分钟,我想我们已经达成一个协议,对吗?”,孩子点头。

你说“要停止你现在的事情确实很难,你看我们能做什么让这个协议顺利实施?”

孩子可能会说“别担心,妈妈,我会准备好洗澡的。”

或者,你的孩子可能还是不想停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说“要不这样,5分钟后,我们一起努力把你的积木收回盒子里好吗?你想不想带一个做好的小飞机一起洗澡呢?”

帮孩子做好了过渡,并向他表明洗澡即将发生。

5分钟后,你回去,观察进展,监督执行“来吧,洗澡时间到!让我们和小飞机一起去浴室吧!”

用这种沟通方法,付出的努力自然比发脾气更费时费力,但是,一旦你坚持这么做,两个月后,他们就会常常遵从你的话。

这种做法还会带来一个好处:发展孩子的自律。

也就是说,这种过程,让孩子慢慢训练一种放弃他想要什么,而选择什么对他更重要的能力。这就是自律的开始。

例如选择做功课,而不是打游戏。

有人也许会发问了,你这个案例太简单,而实际情况每一步都是很复杂的,其中一步孩子反应不同,事情都不那么好收场了。

这问题没错,但也正好点中了今天乖妈写这篇文章想思考的问题。

我们光简单号召制怒,号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叫喊不发脾气,我们对累计多少天不叫喊进行打卡鼓励。。。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不大喊大叫的最终目的,应是接下来如何平静健康地解决问题。

上面的案例就用到了很多共情,也就是说,咱们解决问题,要先从孩子的立场和感受进行代入,想出他做事情的原因。

2岁的孩子在地板上尿尿了,你可以反应不那么激烈,先想想,就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做的,而不是成年的你清楚知道不能做的(同理的诸多案例中,一些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这个年龄孩子常有的)。

明白了这点,你就自然会有下一步的处理办法。

你可以说“哇,你在地板上撒尿了呀,要不,我带你去厕所,看看在那里撒尿收拾起来是不是会更方便点。”

所以,不大喊大叫不是终极目标,家长最终要做的,是在控制生气情绪的情况下,去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去真正解决问题,并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这需要反复实践。

在一个令人心烦意乱的场景案例中,我们的处理办法会有多种,所以,育儿

不仅仅要能hold住自己的情绪,还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有时候,除了共情,还有一些涉及到教育原则的问题。

例如你在开车,孩子们吵闹不已,你说了几次不听。这时你可以把车在路边停下来,认真跟他们说,“我停车,是因为我被吵得无法专心开车,这样很危险,请问你们能不能帮我做点什么保持驾驶安全?”

除了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教孩子们负责任的好时候。而大喊大叫可能只能带来片刻的安宁。

Laura Markham博士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记住,你的孩子不会对你的行为和感受负责,但你有权教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可能还是有人会说,唉,我也很想做到完美,可是我是凡人,如果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怎么办?

喔,没关系,当着孩子坦白承认,道歉。你的孩子会看到你的诚恳和努力,并且,会学到这一点。

Laura Markham博士对此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父母每天做一下回顾,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在下一次处理得更好点。在头脑里练习和孩子的互动,想象自己下一次会处理得更从容点。

乖妈结语

不知道今天是否表达清楚了我想说的不,也许“家长最终要做的,是在控制生气情绪的情况下,去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去真正解决问题,并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最好的总结,因为我家蛮蛮就是一个非常需要斗智斗勇的麻烦娃。

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

标签: 幼儿教育 教育反思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