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屏幕前的你先回答我这么一个问题,假如只让你带一样东西出门,你会选择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和我的选择一样——手机!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我们可以不带钱包,不带银行卡,不带老公,但是没有手机,20分钟都觉得是一个世纪般漫长。很多人开玩笑:哪里需要什么第三者,电子产品就已经夺走了我们挚爱的全部关注。
有孩子的家庭更有这样的困惑,全社会都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我们被大大小小的屏幕所包围。电视,电脑,ipad,手机,游戏机......孩子要不要看电视?要不要玩ipad?甚至市面上琳琅满目的“0岁”早教光盘等,能不能给孩子看?所谓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媒介,是否真的如广告一般,有着培养天才儿童的神力?
如今,市面上很多针对小宝宝的视频和音像作品,都举着儿童早期教育的大旗,但并没有任何实际的科学证据表明,对孩子的智力或者大脑发育有作用。优质的教育媒介有积极正面影响的背景,一定是建立当孩子能够理解它的涵义。而从规律来讲,2岁以内的宝宝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
数字媒体的收看属于被动学习,屏幕的鲜艳色彩、音频互动等声光电的观看体验,对宝宝很有吸引力,容易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研究表明,一些语言发育较晚和自闭症儿童的出现和父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关。
与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比电子产品更有价值。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不仅涉及到信息、知识的交流,抚养人的眼神、肢体、语气甚至表情都能够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等有很大的促进。
睡前看电视可能会导致小孩子养成不好的睡眠习惯,打乱睡眠规律。用电子产品作为奖励诱导孩子吃饭,也容易让孩子自主进食的能力被打扰,养成不良的进食习惯。
美国儿科学会在2011年做了一个大型的调查。调查显示,90%的父母说他们有给过两岁以下孩子看某些数字媒体的经验。全美国两岁以下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或者智能设备的时间是1-2小时。到三岁的时候,几乎1/3的美国孩子的卧室有一台电视。根据儿科学会的指南,我们建议:
尽可能不要让2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或者使用手机看视频,如实在必须这样的话,也尽量缩短时间,不推荐2岁以下孩子看任何电子媒体。
如果父母实在抽不开身来陪孩子玩,也尽可能不要打开电视,而应该在能监看到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玩玩具。比如说,母亲需要做饭的时候,不要打开电视省事,而最好让孩子在附近的地板上玩适合年龄的玩具。
不要在孩子的卧室放任何荧屏,包括电视,计算机,平板电脑等。
要记住,即便不给孩子看,自己在陪孩子玩的时候边看电视或者手机也是对孩子不利的。
就餐的时候,不要开着电视,而应该关掉,专心和孩子一起就餐。
那么,如何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父母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平时如果总当着孩子面玩儿手机、看视频,他自然觉得手机很有吸引力,有些父母、老人或者保姆带的宝宝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会开电视开视频等等,导致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这点父母需要自我审视一下,我们是孩子成长环境的提供者和创设者,来自家长的刺激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当然,这个时代我们不可能脱离手机或者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确实给我们提供了高效和便利,但是做到陪孩子玩的时候不看电子产品,是我们陪伴孩子玩耍最基础的底线。
如果宝宝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父母需要适时引导,及时吸引孩子注意力,通过父母带领一起亲子游戏、讲故事、唱歌、探索大自然、户外活动等形式,增加孩子的游戏时间,或者与小伙伴约好出去活动。只有当孩子觉得与人相处比视频有趣自然时,就会不再沉迷电子产品了。
同理,大一些的宝宝沉迷电子游戏,父母也要反省。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打麻将?看电视?父母是不是并没有人为的给孩子创造足够的、真实社会的互动条件和吸引力?但是幼儿家庭教育主角永远是父母。
有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有很多制作精良的儿童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很多大人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无论是生活习惯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了解,这些媒介都能成为家长很好的帮手。如果家长能一边陪着孩子看,一边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借用看到过的内容适时引导,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幼儿期的宝宝,小社交圈里的小伙伴们也需要动画片等作为共同话题开展聊天。
过犹不及,任何工具(电子产品、玩具、童书绘本)都是我们和孩子沟通相处的媒介。抱着一起玩玩看的心态,而不是改造孩子的目的,育儿中才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只有和孩子的关系足够亲密,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有好的教育。
都知道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多时候,我们全心全意陪孩子玩。嗨起来上蹿下跳,唱歌跳舞遁地打滚,无所不为。为换小主一笑,真是累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