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众场合哪种人最讨厌,大概就是咱们这种带个狂躁孩子扰乱别人的妈妈桑们吧。如果评选当妈之后最让你觉得无地自容的一件事,那一定跟娃在外人面前的暴走有关。
“他是小孩子,他懂什么?小孩子就是不受控制,你没孩子你不懂!”这句掩耳盗铃的屁话,即便身为亲娘,我们自己说着也觉心虚。
老话说,关门教子。
教子是关上门的功课,在公共场合来硬的,对孩子是伤害,对他人是妨碍,实在hold不住的情况下,你会不会选择妥协?
我会。糖,这颗小时候最甜的记忆,自从有了孩子,好似一夜之间成了洪水猛兽。CC第一次吃到糖之后,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喜欢。老实说,我会忍不住主动给她买糖,每次都被C爸骂。
可是每次看CC吃到一颗糖满足又甜蜜的样子,我都替她觉得幸福,甜甜的味道,幸福的感觉,只要吃的得当,为什么一定要剥夺呢?
自从CC有了自己的思想,一言不合就学会发脾气之后,我的兜里、包里、车里,永远有糖。这是我最终的杀手锏,没了它,好似出门都没了底气。
1岁多我独自带她出门,我前座开车,她后座独自坐安全座椅,路途遥远,走到一半她失了耐心,哭闹着挣扎。
我大声喊歌吸引她的注意力,她跟着笑一会,笑完又闹。我又拿一些小零食从后视镜递给她,够到手吃一会,吃完又闹。
如果是C爸开车,我还有100种可以哄她的选择,但当下的情况是,我不想影响交通,也不想有安全隐患。
所有的招数都用尽之后。
我说CC,妈妈这里还有其他好吃的,好像有颗糖唉,你要不要?
递给她,安稳好久。1岁7个月带她参加朋友的婚礼,婚礼上需要我致辞,CC被现场的超大音乐声和攒动的人群吓得很不安,后来又非要闹着拿新娘手中的捧花。我带她看现场的鲜花、看新人的照片(通常他很爱看照片的)、看现场陈设的小道具,所有转移注意力的招数统统没有用。
如果不是婚礼,我可以转身带她离开,限制她的行为,并严肃的告诉她,如果继续无理取闹,她就不被允许入内,只能在外面站着。
但这是人家新人幸福的婚礼现场,等着我在致辞,是我无论如何也带离不了的当下。
所以最后我说,咦?CC你看,这里除了漂亮的鲜花,还有亮晶晶的喜糖,你要不要吃一颗?我写过很多关于如何巧妙的安抚孩子情绪的文章。但在某些公众场合,当CC暴走的状态太极端,我完全不能控制、又不能马上带离现场的时候,我就会祭出“糖”这个大器。也许是我怂吧,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训斥孩子的勇气。
当直觉告诉我,情况不能缓和的时候,我不会任凭事态恶化,而是选择主动妥协。
很多人看到这,估计想骂的街已经可以绕地球两圈了吧。
因为大部分人觉得,公共场合的妥协,只会让孩子更加得寸进尺。
不过CC并没有,她并不迷恋糖果,两岁之后在公众场合暴走的情况越来越少,也没有因为公共场合更加得寸进尺。但她并不是如你所想,是个性情温和的孩子。
大概是因为我用糖的方式,跟你不一样。
1.你的糖是交换的筹码,我的糖是一种正常的选择。
这有区别么?非常有。
虽然目的都是在公共场合平息孩子的情绪,通过“糖”转移注意力。
但是妥协的常见句式是,“别哭了,你不哭了妈妈就给你买糖。”
买糖换不哭,这就是等价交换,是让孩子牵着鼻子走。
你想让她放弃一样(比如放弃其他玩具或是不再哭闹),你就得用另一样(比如说糖)作交换。
手里有筹码,他自然愿意撒泼耍赖,得寸进尺。
选择就不一样,选择的常见句式是酱婶儿滴:
我知道CC现在有点生气,因为不能随意走动,车子正在行驶,走动就很危险。已经坚持坐了6个小时你有点无聊,不过妈妈可以给你讲个故事,或者你可以吃点东西,你的包里还有海苔和糖,你要哪一个?
选项都是平等的,即是平等,那就没有谁是特殊的。
2.你的糖路数明显,我的糖神出鬼没。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公众场合更愿意撒泼耍赖,因为抓住了父母更容易在公共场合妥协的命脉。
“别闹了,这么多人看着呢,行了行了,给你买!给你买。”你的表现一眼就让孩子知道,公众场合哭闹显然更加有利可图。
如果孩子没有“在外人面前闹就有糖可以吃(能达到目的)!”的这个概念,那孩子又怎么会偏偏选择公共场合得寸进尺呢。
说到底,在公众场合变本加厉的孩子,还是因为平时父母跟孩子的交换太多,让孩子主动选择太少。
如果平时的生活中孩子能经常感觉到,妈妈会提出好多选择方案:有的时候是讲故事,有的时候是玩拼图,有的时候吃水果,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糖。那他就不会觉得糖有什么太特殊。
其实,只有妈妈自己心理明白,糖就是只有公众场合才会提供的特殊选择。
说直白一点,事实上你是妥协了,但孩子感觉不出来,他以为不过又只是平常的选择之一。
妈呀,写着写着,写成谍战风了,这复杂的心理战,各位看官可看懂了??我自己反正是已经写晕了。3.我的糖出手较早,你的糖出手太晚。出手早就是主动选择,出手晚就是被动妥协。
有的家长会说,谁不想抗争到最后一步,实在没办法了才妥协的呀。
其实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路数,父母心里一般都是有数的,事情闹下去,你控制的来控制不来,自己也是有个概念的。
非等到孩子撒泼打滚了,才知道是到了最后一步无路可走了,只能说,你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糖,最正确的打开时间,就是临崩溃前的那一秒。如何界定呢?
就是你已经用光了自己的套路,但依然没让孩子的情绪缓和,也拖不到可以带孩子离开现场的那一秒。因为如果可以离开就很好办了,限制行为或是责罚。
出手早就是家长在控制局面,而且不容易走到撕破脸的一步,让孩子直面你的让步。4.你的糖用的太多,我的糖不到最后不会出现CC至今对糖没有什么迷恋,大概是因为,她见过的糖非常有限、吃到的糖也非常有限,我身边一直有糖,却不代表CC一直吃到。有的时候1个月才吃到一次,所以关键时刻,她甚至都想不到拿糖来做交换。
当她生气,想要提交换条件的时候,那她提出的条件通常是,妈妈讲个故事吧,讲个故事CC就好了。
大概也是因为吃得少,所以关键时刻才非常有效,因为新鲜感足以转移她的注意力,拖延一段时间。
可见,什么东西在好用,也不能多用,就跟说相声抖包袱似的,再好的包袱用得多了,也就笑不出来了。
结语:
公共场合发脾气的孩子,第一步是共情安抚,如果继续无理取闹,可以带走隔离,限制他的行为。但是,道理说得很简单,现实中却有太多你施展不了技能的时刻了:有的时候是环境不允许,有的时候,是精力跟不上。
为了避免事态升级,妨碍到别人,我能想到的最温和的方式就是提供一个孩子的喜爱物妥协。
糖真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每当我已用尽洪荒之力还是不能控制局面的时候,只要我提议,不如我们吃颗糖如何?一切就能风平浪静。
它既安抚了暴走的孩子,也安抚了即将崩溃的大人,给彼此一个缓冲,喘口气,也许就能温暖的携手走更远。
当然,今日所谓的糖,只是一个代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