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了,图书馆里的忙碌景象与假期却不同。一位母亲叮嘱儿子:“别借课外书了,多借几本作文书。”儿子无奈地点头答应。
假期与放松挂钩,开学季就得严肃紧张起来,看“正经”书才行,让孩子们头疼的写作文也让妈妈们为难,只好求助于作文书。
身边人都知道,小派的女儿写作文从来不犯愁。为此几位妈妈还向小派“取过经。”
小派家女儿的这点“优势”培养,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容易,主要就是早下功夫,贵在坚持。
这个早,不是小学三年级要求写作文再开始的早,而是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的早。我们都知道,写作文是个输出的过程,把心中所思所想按照一定要求诉诸笔端就可以了。但是必得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倘若大脑一片空白,让这个“出”从何输起?输入越早开始越好。这个输入不是要求孩子早早识字、背诗、数数,而是对外界认识的输入。多年前有过关于狼孩儿的报道,可怜的孩子被狼抚养,没有早期的人类语言与生活习惯启蒙,过后怎么做都于事无补。这也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以后作文写得好,与他早期的语言输入过程肯定有关。比如,在孩子的婴儿期,经常与孩子对话,这是一种早期的语言开发,能够有效刺激孩子大脑。孩子玩耍的时候给孩子听听广播,为他营造语言环境。不要觉得孩子不会说,也听不懂,听广播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这种语言的节奏美会潜移默化到孩子的大脑深处。
孩子会说话之后,家里人都喜欢逗他说话,这也是一种输入过程,同时也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输出功能。很多家长都在做,只是程度不一,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差别而已。
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最好输入途径当然就是读书。现在的孩子特别幸福,有各种各样的图书。以绘本而言,那一句句表述清楚的小故事,都在教孩子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单纯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口语化,但若给孩子读故事,一定要按书里的原文读。孩子是不怕重复的,一遍又一遍,大人不厌其烦,孩子却乐此不疲。那也一定要给他们读,就是读。
过不了多久,孩子会给你惊喜,他会把书翻到那一页,一字不差地把故事“读”给你听。不用狂喜,孩子不是认识字了,只是把你读过的句子印在了脑子里,换句话说,他们通过听,已经把故事“背”下来了。
此时,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输出”,让他给你读故事,或者讲故事。慢慢地,他们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出来了。当然,一本书这样利用够彻底了吗?不,还可以让孩子把故事扩大缩小、掐头去尾,随意发挥。可以引导孩子给故事编前传、编后续,还可以在中间为人设添故事,甚至可以加人物进去。想到说到有趣的地方,他自己都会大笑不止。这是想象力在得到锻炼了。
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需要家长来为他记录,为他鼓劲。
现在手机都有录音、摄像功能,可以把孩子讲故事、读书的过程录下来,回放给他看,他会很喜欢。如果把孩子添油加醋改编或者原创的故事都写下来、打出来,放到网上或打到纸上,那孩子的小心情肯定美美哒。
平时带孩子做什么游戏或者到哪里去,都可以多问几遍孩子这是什么,在干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等等问题,促进他的大脑思考和语言表达。
作家肖复兴在教自家儿子写作文时就使用了大量引导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发现,学会思索,勇于表达。带儿子去公园,从走进公园大门,就按方位法,引导儿子观察、表述,从一个句子过渡到一个段落,再到一篇小作文,写作功底在不经意间练成了。
若等到孩子能握笔写,那“输出功能”运用更可得法。小派的女儿几乎是从拿笔写字就开始写日记了。开始只有几个字,还是拼音拼出来的“我很高兴”之类。别小瞧这一句,慢慢坚持着,也写满了一个小本子。拼音与汉字杂陈,也没有规矩的格式,上面还有很多涂鸦,但坚持就是胜利呀。几年后,女儿再翻看从前的“日记”,直笑这都写的什么呀?这个过程促成女儿养成动笔习惯,有时不用督促自己也会记上几笔。
这中间,一直没有间断过的是“输入功能”的利用,那就是读书。读书的好处已广为人知,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仍有很多孩子没有这个习惯。而我女儿,经常被要求的一句话却是:“别看书了,休息一会儿眼睛。”她总说她的生活中已不能没有书。很多书,她翻来复去看了很多遍。我只负责不让垃圾书进入她的视野即可。
几年下来,女儿写作文只要选好题,基本可以一挥而就。再观察其他写作文不成问题的孩子也都是爱读书,“输入功能”开发得足够好。相反,胸中无书的孩子,掌握再多写作手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从幼儿期培养孩子写作能力,无需费力,日常养好习惯即可。再大些的孩子,从读书强化“输入功能”,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