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长在教育面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上初二,学习松松垮垮,成绩不上不下,他的口头禅是"没劲"、"无聊"、"没意思"。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和孩子谈心呢?
小利妈妈想引导他,觉得儿子之所以是这种状态,一是因为对学习的兴趣不浓,二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后者。她觉得,只要儿子有了生活目标,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整个精神状态就会为之改变。于是小利妈妈决定找个机会跟儿子谈谈人生。
周末吃过晚饭,妈妈想把小利带到公园找个安静优美的环境,母子俩畅谈一番。可没想到儿子钻进卧室就不出来。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她进入儿子卧室一看,顿时就傻眼了,只见儿子两眼紧盯电脑屏幕"指挥千军万马血战正酣"。但妈妈还是控制住情绪,和颜悦色地再次跟小利提出散步的建议。
小利看都不看她一眼说:"你烦不烦,没看我忙吗!"
妈妈说:"我要跟你探讨一些问题。"
小利怪怪地看她一眼,说:"探讨什么呀?"
妈妈想想,说:"儿子,一个人应该活得有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才能活着有价值,生活才精彩,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
儿子"嗤"一声笑了,转脸继续盯着屏幕,说:"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思考过N遍了,我看您很适合做幼儿园阿姨。"
儿子的傲慢无礼终于激怒了妈妈,开始大骂儿子。
一场关于人生的谈话还没开始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情景再现。现在的家长接受的大多数还是传统教育,深切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可现在的孩子要怎样与其谈人生?还要不要谈?······
在我们今年2月份出版的新书《这样育儿不焦躁》中,选用了一位育友的投稿《怎样跟孩子谈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样做的吧!
一天,正在一家小书店随意翻看,一个小男孩挤到了我旁边,后面紧跟着他的妈妈。男孩拿起了《侏罗纪公园》,妈妈拿起了另一本书,语气稍显急促地说: “买这本吧,我觉得这本比较好!你看,人生永远没有开始!”我瞟过去一眼,不知她是因为想尽快把话说完以抓住孩子眼看着就要陷入侏罗纪的注意力,还是看到这本书个人内心比较激动,书名《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一不小心被简化成了这样。小男孩抬头看了看,不为所动,翻开《侏罗纪公园》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只听得那位妈妈在一旁锲而不舍地唠叨着:“这本书真的好啊!你看看!买这本吧!哈?”男孩始终无动于衷。妈妈略显无奈,闭上了嘴,自己打开书看了几页,然后又放回了原处。
我忍不住在一旁着急起来,很想去提醒一下这位妈妈,跟孩子谈人生是急不得的,况且,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本书讲的啥,怎么谈啊?我一边鄙视着这个妈妈,一边心想,哼,要是我来谈, 结果肯定不会这么尴尬。
于是,回到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谈人生技能,我和儿子的对话开始了。
我从书架上抽出那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用充满惊喜的语气说:“儿子,给你看一本好看的书,里面有很多画的!”为了第一时间抓住他的兴趣,我特意强调了里面有很多画。
儿子看了一眼封面,没说话。
为了进一步引起他的兴趣,我说:“你读一下书名,看认识不认识这些字。”
他一字一顿读了一遍,很得意这些字没有不认识的。
我接着问他:“你知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此时开始渐渐引入。
他说:“什么意思啊,不知道。你说啊!”
我鼓励他说:“你好好想一下,一定能看懂。”
他以为我在测试他,很认真地想了想,说:“意思就是人没有太晚生出来,是不是啊?”
这时,终于到了我一展身手的时候。我开始耐心地讲起来:“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老奶奶的故事。她七十多岁才开始画画,然后一直坚持,画到了一百多岁。
她……” 刚说到这里被他打断了:“一百多岁,然后呢?” 思路突然被他干扰,有点儿乱,我吞吞吐吐说道:“然后,然后就死了。”
他一脸得意地说:“哈哈,我就猜到她死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清醒过来,我拼命拉回正题:“你有没有觉得这个老奶奶很励志啊?”
他说:“励志是什么意思?”
我用力地解释:“励志就是让人觉得很受鼓舞,很有力量。”
他转了转眼珠子,说:“有点儿吧。”
眼看时机成熟,我说:“那你看看这本书吧。”
他又瞄了一眼封面,突然说:“你起来,上一边儿去,别捣乱我看书,烦死了!” 然后,抱起《史努比漫画全集》跳上沙发看去了!
本来充满信心的我就这样被狠狠打击了,看来,跟孩子谈人生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我也从失败中总结出一些教训,毕竟一百岁的人的人生跟他离得也太远了,得谈点儿比较现实的,最好是他熟悉的人,比如我吧。而且,不能太刻意地为了谈人生而谈人生,最好是能够不着痕迹,无形胜有形。
于是,我开始等待下一次机会。很快,机会来了。
期末考试完领了成绩单回家,儿子报告说,他们班的XXX是第一名,语文99.5,数学100。那小女孩我也认识,是他们班学霸。
我自言自语说:“每次看到XXX,我就想起了我上小学的时候。”
儿子一听来了兴趣:“为什么?你上小学怎么了?”
我一看机不可失,赶紧说:“我上小学时跟她一样学习好啊!我都是考双百的!”
他好奇起来,问道:“那么厉害啊!你小学在哪儿上的,也是在我们学校吗?”
“怎么是在你们学校?我在我老家上的!”
“你跟爸爸一起上的吗?”
“我怎么跟他一起上的?他在他老家上的。”
“爸爸,你小学在哪儿上的啊?”
他边喊边去找爸爸了,可我这重要的地方还没讲到呢!我不解,在哪儿上的小学有那么重要吗?
于是,到手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除了小学时还挺辉煌,其他时间也不太能拿出手了。说到更加有教育意义的人生,那舍爸爸其谁啊,所以,要谈人生,必须他这个高手来啊!那么,就有了如下一幕。
“我能有今天,还不多亏了那两年吗!”只听爸爸不紧不慢的开始娓娓道来,一场大戏开演了。
儿子好奇地问:“那两年是哪两年啊?”
“你还记不记得?”爸爸问我。我用力地点点头,表示那么刻骨铭心怎么会忘了呢!
于是,爸爸接着回忆:“那两年我什么也不想,天天躺在床上看书,看着外面的火车……”
“你干嘛看外面的火车啊?”被儿子打断了。
“就是刚好能看到嘛!”
“你看书还看外面的火车,学习不认真!”
“我…我是看书看累了才看火车的!” “你看的是和谐号吗?” “嗯。”
“跑的快吗?”
“快。”
“车头是尖头还是圆头的?”
“……”
那条铁路是广深线,两年以后,爸爸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去了香港深造,开始每周一次往返在那条铁路线上。可怜爸爸直到最后,都没有找到机会讲出这励志的真相。
因此,经过反复试验以后,我的个人意见是,千万不要跟孩子谈人生,你炖的鸡汤可能不合他的胃口,因为他的世界永远跟你的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