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这件事

【摘要】小纯是曾经的小学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不好的原因不是父母好吃懒做,而是超生。小纯是大女儿,下面还有个妹妹,为了生个儿子,母亲又怀了第三胎。

小纯是曾经的小学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不好的原因不是父母好吃懒做,而是超生。小纯是大女儿,下面还有个妹妹,为了生个儿子,母亲又怀了第三胎。

小纯的父亲本是小学教师,生活原本不错,因为超生,把工作丢了,只能回家种地,教惯了书,手脚自然比不上人家利索,家境越来越差。

和同龄人相比,小纯显得胆小而内向,不大爱与人接触,也很少去小卖部买东西。虽然学习很刻苦,但成绩一直都是中等偏上,每次考完试都看她诚惶诚恐的样子,好像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刚好从她家门口路过,远远就听到有大人厉声责骂的声音,隐约中还有断断续续的啜泣。

走近一看,原来是小纯的父亲在骂她:

“为了你们,我把工作都丢了,我容易吗?”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啊?你怎么就不能好好读书呢?”

“你考成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小纯的母亲则默默地坐在远处,偶尔插一句:“你爸骂你也是为你好,你自己好好去反思。”

只有小纯无助地坐在角落低声啜泣,那样子着实令人心酸。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为何我们的父母会如此频繁地将我们的辛苦与不易灌输给孩子?

怕孩子不知道?实际上,孩子的感知能力远比大人的敏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辛苦与不易?然而,这样的方式丝毫不起作用,只有身临其境,孩子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滋味。

或许在不少父母的内心深处,都将养育儿女当作是一种超出自身义务的付出和牺牲,而这些付出与牺牲本不是应该由我承担的,既然我付出了,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有了掌控、指责、索取的权利。这样的父母自我存在感极差,生怕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他们吃了多少苦。

越是自我存在感差的父母,越是喜欢对孩子诉苦。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早早就背上了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总觉得自己是欠父母的,是生来就有罪的,有种深深的愧疚之感。性格变得内向而压抑,对自己的诉求与欲望不敢表达。最后,在重重障碍下徘徊不前。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明明那么努力,成绩却一直不甚理想,小小年纪就带着如此大的压力在学习,没有精神错乱已经不错。

初中毕业后,小纯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父亲便不让她继续读书了,只好外出打工,没有学历,也没有工作经验,不但工作辛苦,工资还低。

即便如此,每年依旧能省出不少钱,寄回家里,但一年之中却很少回家,不是没时间,而是不想回。

出来后,小纯谈了个男朋友,打算结婚。小纯的父母却不同意,一是嫁得太远,二是对方家境也不怎么好,接下来就是父母诉苦的说教: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就是为了让你嫁那么远吗?”

“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就不能体谅下父母吗?”

小纯没有作声,只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断绝了与男朋友的关系。

后来,在父母的介绍下,将小纯嫁给了当地一户人家,小纯没说什么,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小纯终于爆发,对父亲说: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不寒而栗,只有无知的父母才会把自己的辛苦和汗水一股脑地往孩子身上灌输,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灌输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在愧疚的压力之下,孩子或许会选择顺从,然而,有多顺从,背后就有多深的压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终会爆发,最后是两败俱伤。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在讲究付出的关系中,没有受益者。”孩子是受害者,父母同样如此。

优秀的父母从不轻易向孩子诉苦。

曾在贴吧上看过一个帖子,是一位孩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

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读书有限,又没什么手艺,只能靠打工为生。男孩年纪尚小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母亲每天都会为孩子准备好早餐,再去上班,晚上回来都会为孩子做喜欢吃的菜,伙食并不算差,其他人能吃到,他也能吃到。

而家里也总是收拾得干净整洁,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总是和颜悦色。把家里最温馨的一面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虽说不小心丢了东西之类也会被母亲责骂,但几乎没有听过“工作多么幸苦”之类的倾诉。

对男孩来说,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这样的一位好母亲。虽然辛苦,却从不让孩子知道,让孩子在无忧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对孩子来说,童年的快乐与否与家庭的经济条件并无多大关系,父母的脾气与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优秀的父母往往懂得将最阳光最温馨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即便生活艰辛,也不会轻易向孩子诉苦。

而没有重压的孩子,更能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懂得用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面对他人,而父母坚韧的性格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处惊不乱、平和以对。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学前早教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