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发脾气来教育孩子,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经常听到楼下一个妈妈骂自己的孩子,凶神恶煞地吼着:“我跟你说了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记不住!”“快点!你总是这个样子,我不要你了!“
通过发脾气来教育孩子,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经常听到楼下一个妈妈骂自己的孩子,凶神恶煞地吼着:“我跟你说了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记不住!”“快点!你总是这个样子,我不要你了!“有时候那骂声一直持续了好几分钟,偶尔还会夹杂着摔东西的声响。
这个时候你的脑中瞬间就会出现这位妈妈气急败坏、龇牙咧嘴的样子,以及默不作声的孩子。
而最后冷静下来,让妈妈们难过的是,发过脾气后,自己没有道歉。
反而听到孩子说:妈妈,我原谅你了,我知道你骂我是因为心情不好,我犯了错误。
孩子们总是善良而选择性遗忘那些不好的东西。
这真的是造物主赋予他们的超级能力。
可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呢,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记得有一次,去小卖铺买酱油。
正好碰到老板娘在那里教训儿子。
一个5岁的小男孩,调皮的很,所以常常在楼上就能听到妈妈的叫骂声。
这次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真没想到平常对我们客客气气的女人,发起脾气来也是如此的可怕。
我感觉货架都震动了一样。
赶紧拿了一瓶酱油就要走。
这时小家伙坐到了地上,老板娘一下子也无法过来收钱。
我就跟她说:“别太上火了,气坏了自己。”
“你不知道啊!他每天都会给我惹麻烦,今天往家里的电饭锅里丢了一块石头,说是要熬石头汤。”
孩子还真有想法啊。
但是妈妈可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无法接受,所以又把以前的事一件件数了出来。
孩子直接坐地上耍赖。
“我不知道,我如果不发火,怎么去管好他。"
然后她就去拿来一根棍子。
这时小男孩很利索地站了起来求饶:“妈妈,我错了,不要打我!"
这时生气的妈妈熄火了。
也许在等待着下一次情绪风暴的到来。
只是这样的日子,真的会很累。
通过发脾气来教育孩子,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
因为你在怒吼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屏蔽你的怒气。
就好像暴风雨来了,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关上窗户。
因为孩子的心灵会启动保护程序。
况且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身上。
而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就拿小卖铺里那个经常挨妈妈教训的孩子来说。
因为妈妈一个人维持着小卖铺的生意。
还要做很多数不清的家务。
孩子一闹,她就会来脾气上火。
我发现自己也是如此。
特别是没有睡好的时候。
感觉脾气特别容易失控。
跟很多的爸妈交流,都有这样的情形。
在公司被烦心的工作惹得心情不好,回家后一见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一不小心就把一天的气都撒在了小小的孩子身上。
还有一次,有个妈妈说自己非常后悔。
因为对着自己5个月的宝宝发脾气,大声地凶他。
因为她自己一个人带孩子,长期觉得压抑,有一次崩溃了。
面对大声哭闹的孩子,她就对着孩子吼叫。
当时小宝宝呆了几秒,然后哭的更大声了。
这时宝宝也哭,妈妈也哭。
她觉得自己吃点苦其实还可以熬过去。
真的怕自己的脾气失控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情绪出了问题。
如果你下定决心,不论如何都绝对不再对孩子怒吼,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转机?
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真的会不一样。
不仅仅是亲子间,其实夫妻间相处,同事朋友间相处。
控制不住情绪,终究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尽早教会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前几天,儿子去表妹家玩。
他出门的时候,我跟他总是一番嘱咐:
“在外边小心点,不要乱跑“。
“好的!“
“不要跟妹妹打架,生气了也不能打人。“
“我不打人,生气了我就深呼吸。“
“真棒,就这样做吧!”
不过儿子的回答还是让我有点吃惊。
虽然他生气的时候,还是无法控制住,但他至少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我需要的是耐心。
陪着他一起,慢慢地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他的回答应该是来源我给他讲的《杰瑞的冷静太空》。
因为那时我跟他说过,生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提及了这个办法,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没想到他还真记住了。
在书中,小男孩杰瑞因为摔了一跤,打碎了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在妈妈的引导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静太空”,学会了控制自己发脾气的方法。
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孩子的绘本,大人也一样适用。
深呼吸的方法我试过,真的管用。
其实谁都需要一个冷静太空,我们在生活中,和同事相处,甚至在马路上堵车,还是跟亲人争论时,情绪上来了,真的要控制住。
因为情绪的爆发,往往是麻烦产生的源头。
在情绪管理的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其实,孩子每天都会观察父母的行为和表情。
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孩子会将妈妈的表情作为情绪信号。
如果妈妈的表情是愤怒的,那孩子也会愤怒,妈妈是微笑的,孩子也会开心地玩自己的。
在心理学中有一项情绪“社会性参照”理论:认为孩子在不确定的情境下,会从自己母亲(或其他熟悉者)那里搜寻情绪信息,而后采取行动趋近或躲避。
所以,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照出了父母自己的问题,也把自己的样子印在了孩子的身上。
我们会发现一个这样的情形:
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常常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去为难其他孩子;
而在父母经常发脾气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脾气也会很大。
当我不再对孩子发脾气了。
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管教孩子。
比如有效的规矩,孩子的自律,养成好的习惯。
努力去做好这些教育,远比发脾气要有意义的多。
多年以后,当孩子长大后离家后想起你。
你希望孩子的记忆里住着一个爱发脾气的怨妇妈妈呢,还是一个温和的妈妈呢?
我想,没有人会愿意成为那个爱发脾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