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跟我们是那么的不同而又不善于表达, 当我们降低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时,会暮然发现:他不再是那个不可理喻的、时刻有着奇怪想法的小东西了。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学习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
孩子跟我们是那么的不同而又不善于表达, 当我们降低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时,会暮然发现:他不再是那个不可理喻的、时刻有着奇怪想法的小东西了。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学习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大概每个父母都会感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按牌理出牌,时时有让你震惊之举。我女儿就总是能以我全然想不到的方式来行事。当我认为,这回可是一切都没问题时,她又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挑战我的想象力和忍耐限度。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忍无可忍,感觉孩子是在成心跟我们作对,成心为难我们。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别有用心的。孩子的错误都是无心的。问题是,我们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小孩的想法。我们总是不能抛开大人的成见、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人的思路、大人看世界的方式就是唯一正确的。我们不能屈尊,不肯把自己变小,去看看他的小脑袋瓜里都是怎么运转的。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心里是知道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的,但是我们仍然做不到去跟孩子共情,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放下自我。
在管教孩子时,家长常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亲子处于战斗状态,大脑暂时退化成了动物模式。因此,家长们下意识地要去维护自己的正确性、权威性,要捍卫自己的掌控权。
于是,我们不肯放下架子……
于是,我们不肯去跟孩子共情……
如果家长能对孩子有了同理心,那就应该表达出来,也就是跟孩子共情。共情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管教技巧
共情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共情几乎是对付孩子的一切问题时都必不可少的一项技巧。比如,对我女儿的哭闹,我尝试过很多办法。最初,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一闹,我就变脸了,发火了。当时我还用巴甫洛夫给自己辩解:让她建立一哭闹妈妈就生气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结果当然很不好。这是很拙劣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在书上看到过共情的建议。但最初我不太相信。因为我很清楚,假如我表示一点同情的态度,她都会哭得更肆无忌惮——可算有理了。所以都没敢试。
后来我决定尝试。而尝试的结果是:这个技巧是有效的。虽然孩子可能开始会哭的更厉害,但是她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停下来。哭闹以这样的方式停下来,更有利于她的心理健康。
记得一次,我给孩子买个新玩具。她午觉醒来,发现装小零件的小塑料袋破个口,她喜欢的小零件掉出来了,当即放声大哭。我心想:天哪!你为一个塑料袋就能哭成这样!太夸张了!但是嘴上只好和气地说:”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些小零件(哭声更大)。这是新买的玩具,你很珍惜,对不对(哭声更大)。你是知道爱惜玩具的好孩子(哭声马上减弱)。”我接着开始唠唠叨叨地回顾我们买玩具的过程,我们开始看了什么样的,最后选的这个都有哪些优点。这时她开始专心听,止住了哭。当然过后又想起来,又抽泣几回。最后,我引导她把小零件都倒进一个小托盘里,再放进透明的大盒子里,这样更漂亮,也不会丢。她欣然同意。自己装完后,满意地笑了。
若是在过去,我也去生气,那么她就要无谓地哭上好半天。所以,共情的技巧对付哭闹很有效。关键是不要怕孩子哭,不要急于去止哭。孩子每次哭闹,都是他学习处理消极情绪的一次机会。这种共情的做法比用转移注意力等其他方法去哄孩子,更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发展。
我想,对于更大的孩子的其他问题,共情也都会是一个有效的技巧。孩子大了,问题和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根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共情的过程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教育
共情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教育,孩子将从中学到同理心和共情都是怎么运用的。学会这些技巧,有助于孩子提高情商,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
一个能被父母以同理心对待
经常得到父母共情的孩子
必定能以同理心对待他人
也能学会运用共情技巧跟他人沟通
同理心的教育可以从孩子懂事时开始
我的女儿白天都在姥姥家玩,因此跟姥姥家的保姆关系很好。只要我们告诉她,别弄得太脏了,宋姨收拾起来会很累,她一般都会比较注意。
跟姥姥或跟保姆出去时,她都乐颠颠地跑。跟我一出去,没走几步就让我抱。通常我是不动声色地说:“要是累了咱们回家玩。”这句话基本就可以让她立刻放弃了让我抱的念头。后来,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她拿重物。买回来的东西,让她自己拿。她一嫌沉,我就会开玩笑说,比你轻多了!慢慢地,她也体会到了我抱她的辛苦。
不过有时她实在累了,不抱也不行。有一次我抱起她,发了句牢骚。她在我怀里得意地直起腰,笑盈盈地拍拍我,嗲声嗲气地说:“妈妈,你要控制你的情绪!”
同理心的教育可以有很多有趣的方式
同理心的教育除了说教,我们还可以想出很多其他有趣的方式。
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活;让孩子参观、体验各行各业的人的工作;带孩子去不同地域旅游,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我听说过老师让小学生怀揣一天生鸡蛋,以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总之,只要家长真的意识到同理心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就能发挥创造性,想出各种教育的方式。
不过,我认为——
最关键的教育还是家长的身教。
举个例子。我见过有的人在开车时,嘴里时刻在以各种方式讽刺、讥笑、责骂路上的其他司机。他似乎在播报一种奇怪的路况解说。在他所驶过的路上,所有其他司机都是神经病或智障。我们常说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反映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如果这样的司机能去想想,其他司机可能是新手,可能对路况不熟,可能临时想起要办什么事要改变路线,可能有急事,也可能就是一时走神,总之,可能有各种原因导致他开车的方式跟你的期望不太一样,如果能这样去想,那他就不会再有road-rage了,不会永远都走在不开心的道路上。
如果一个爸爸在车里坐着孩子的时候也进行如此的路况恶评,想想看,那该是多么失败的教育啊。他不仅没有给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更糟糕的是,他给了孩子一副扭曲的眼镜去看世界!戴着这样的眼镜,孩子一生所看到的世界都将像他的路况那样扭曲、那样疯狂、那样让他不开心!
不只是开车,我们家长每当自己要做出任何消极评价或抱怨时,都要停下来想想,这是不是又一个进行同理心教育的好时机。为了孩子,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抱怨和责怪,而去对自己和孩子进行一次生动的同理心教育。然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大大的惊喜——世界重新又变好了!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好!
前面说到——每个人都一定程度地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孩子更是如此,因为这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正是孩子心智逐渐成熟的标志。
但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娇惯的程度和溺爱的规模都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我们不去讲同理心的道理,恐怕他们容易成长为世界上最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群人。记得某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看到这样两则新闻:一些家长为了讨孩子欢心,成群地围追孔雀,要拔孔雀的漂亮尾巴羽毛,送给孩子玩;一个爸爸送给女儿的礼物是,让14岁的女儿开车上路,结果两人在派出所度过了六一。
看看我们的家长,为了博得孩子一笑真是不择手段。怎么不想想那个孔雀、不想想其他的路人?!
记得秋天时,我在小区里看到小男孩抓了蜻蜓玩,我告诉孩子把蜻蜓放了,否则它会死的。男孩的爷爷说:“天马上要冷了,这些蜻蜓要不也活不了几天了。”我表面上说,要培养孩子爱心呀。我心里在想,那我们就更应该让蜻蜓安度余生啊。您老也走到了人生的秋天,我们能因此就不珍视您的生命吗?
所以,对孩子同理心的教育更多的要看我们家长平时点点滴滴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修炼好同理心,那我们只能指望孩子来教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