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会有新手爸妈问:我的宝宝X个月(一岁以下)大了,买什么玩具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商?上什么早教班对孩子最好?我想,有这么多家长将提高宝宝的智商寄希望在玩具和早教班等外界力量上,跟玩具生产商和早教机构的大力宣传和营销是分不开的。
总会有新手爸妈问:我的宝宝X个月(一岁以下)大了,买什么玩具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商?上什么早教班对孩子最好?我想,有这么多家长将提高宝宝的智商寄希望在玩具和早教班等外界力量上,跟玩具生产商和早教机构的大力宣传和营销是分不开的。标榜了益智作用的各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玩具,来自早教机构推销员“不上早教就会比别人孩子落后,大脑得不到开发”的恐吓,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的父母难以保持淡定,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给孩子买了很多被追捧的益智玩具,报了早教班,仅仅是为了不让孩子错过任何可能的发展机会,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己家的也要会。
悠悠妈非常理解为人父母的这种心情,我也希望尽量给悠悠最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她探索、发展新能力。不过,好在我生活在国外,竞争不那么激烈,家长们养孩子也不爱攀比,玩具商和早教机构因为法律约束和社会制度的原因,在宣传上都比较低调合理,使我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外部因素,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内功修炼上。
如何刺激婴儿大脑的发育?
答案不是益智玩具,不是早教班,而是与父母的日常互动。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过程是连贯的、线状的,它贯穿在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时间点。早教班质量再高,一周也不过1-3个小时;玩具再益智,没有人陪着宝宝玩,没有人在宝宝想要分享喜悦时提供反馈,那TA也会很快对玩具失去兴趣。
真正注重教育的父母,一定是将最多的心思和时间花在与宝宝互动上。
如果说宝宝的学习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了,有人也许会觉得夸张,但其实,比这更夸张的是,宝宝的学习从未出生就开始了!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记住人声音的能力,出生后宝宝能辨认出TA以前在妈妈肚子里经常听到的人声。
人类大脑的大多数回路都是在人生的头几年建立起来的。宝宝刚出生时的大脑只有最终成人大小的1/4,但到了2岁,就已经长到成人大小的3/4了!等到了5岁,孩子的大脑就会和成人大脑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了。婴儿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及联结有赖于环境的刺激,环境越丰富,提供的体验与学习机会越多,大脑神经元联结形成的突触就越多。因此,为了抓住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除了吃喝拉撒睡,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悠悠妈将此概括为5大方面。
1Take the baby seriously. 把孩子当回事。
这个悠悠妈觉得很难用一句话来翻译。它的核心意思就是要把孩子当独立的人看,重视孩子的感受,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喜好,也有厌恶的东西,尊重孩子的偏好,时常问一问自己:“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我这样做让孩子感到舒服吗?”
举例: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玩抛高、挠痒痒等游戏,宝宝有时候会表现出喜欢,但有时候也会因为太过猛烈而表现出不适。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立刻停止自high,并且告诉宝宝:“你不喜欢我用这样的方式对你,那我就不这样做了。” 这是在用语言向孩子传达,TA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偏好,有权利说不,同时我们充分尊重TA的感受,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因此减少。
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缺乏对小孩子的尊重,甚至认为小孩子不需要尊严。很多人把孩子当玩具玩,以逗孩子、激怒戏弄孩子为乐;还有的人让孩子穿着破裆裤到处跑,在众目睽睽的大街上公然端尿,毫不避讳。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没有把孩子当大写的人看待。
多对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喂奶、换尿布还是陪玩时,对孩子说话时要多看着TA的眼睛。目光接触是孩子发展出安全感的基石。
已经有无数研究指出,让孩子浸泡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提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更能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不管我们在和孩子做什么,都尽量用语言描述和解释出来。
在给孩子换尿布时,边换边说:“宝宝,妈妈现在要帮你脱裤子啦,然后用湿布擦一擦小屁屁,换上干净的新尿布。” 抱着孩子走到厨房时,也可以边走边说:“我们现在在厨房,我在冰箱里找一找有什么吃的。” 关于语言启蒙,详情请戳:如何陪娃玩,引导宝宝说话,大有学问!
很多人认为,孩子还那么小,根本听不懂,有必要跟他们解释那么多吗?曾经有一次,悠悠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醒来发现睡的床不是之前入睡的床而大哭,我抱着安慰她:“妈妈知道你感到害怕了,睡着睡着突然换了不熟悉的床,你感到很陌生,想睡回原来的床是不是……”话音未落就被我妈批评道:“你怎么连哄孩子都不会?你跟她说这些有什么用,她又听不懂!” 然后我妈一把夺过悠悠,抱在怀里晃啊晃,嘴里反复哼着“啊啊,啊啊”。
有多少人抱着和我妈一样的想法,错过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虽然小婴儿听不懂我们说的每句话,但是通过对他们说话这个姿态,却能让宝宝切实感到,爸爸妈妈关注和在乎他们的需求,愿意与他们交流。这种交流的意愿本身就能让宝宝感到受重视。
一些具体的做法指导:
有意识地说出宝宝看到的物体的名称。
对宝宝阅读绘本。
当宝宝发出一些声音时,用同样的声音回应宝宝,这会让宝宝为自己刚才的尝试感到自豪,并继续做出更多尝试。
经常重复自己的话,加深宝宝的印象。
使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发音清晰,语速不要太快。
生活中随时对宝宝解释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
当对宝宝说“不”时,请解释一下为什么。
多对宝宝唱歌和念押韵的童谣。
考虑引入母语外的第二语言,越早越好。
用爱抚和肌肤之亲来灌溉宝宝
孩子需要爱抚和肌肤之亲的灌溉,缺少了它们,就像花朵缺少阳光雨露一样,很快会萎谢。这种萎谢损伤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情感,连大脑发育都会因此滞后,直接降低孩子的智商。
其实,这种对亲密的需要不是人类独有的,而是很多动物的天性。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了国外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在动物园里,象宝宝出生后,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与象妈妈分离,动物园会专门指派一名固定的饲养员充当象宝宝的“妈妈”,不光负责喂食,更是负责爱抚和抱着象宝宝入睡。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因为研究发现,缺少母爱和肌肤接触的象宝宝会出现抑郁、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
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宝宝对亲密的需求就更不可忽略了。千万不要有抱多了会宠坏宝宝的思想,相反的,一岁前多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利于孩子发展出健康性格。宝宝不是抱多了宠坏的,而是没有合理设置界限和规则,替宝宝做TA自己可以做的事而宠坏的!
一些具体的做法建议:
多对宝宝微笑,多抱宝宝。
轻轻抚摸宝宝的头、身体,温柔地对TA说话。
多让宝宝坐在父母的大腿上,与父母面对面地玩。如果宝宝自己还不会坐,就让TA背靠在父母的大腿上。
和宝宝一起泡澡
为宝宝按摩。1岁前宝宝上的按摩班,既能解决睡眠和胀气肚子疼问题,又能增进宝宝与父母之间的联结。
穿着背带多带宝宝出去逛逛,去超市买东西、公园散步,既呼吸点新鲜空气,又能多见识新环境。
母乳喂养。温柔地抱着宝宝,目光与TA对视,但是要让宝宝的双手自由,TA想抓哪里就随TA。用奶瓶喂养的,也可以用同样的姿势抱着宝宝喂奶。
陪玩
父母就是一岁前宝宝最好的活玩具。回想一下我在一岁前给悠悠买的玩具,除了床铃、里面带铃铛的布球、咬胶、布书、其他的基本没派上用场。悠悠一岁前最喜欢玩的就是我手上拿的东西!我拿什么她就要什么!至于那些漂亮的益智玩具,她看了跟没看见似的,倒是对快递盒子很感兴趣......
下面悠悠妈将国外专家的陪玩建议按月龄整理出来:
0-3个月
对于初生婴儿来说,爸爸妈妈的脸和声音比任何玩具都更有吸引力。让宝宝探索你的脸,保持20-25厘米的距离,如果宝宝想用手摸,将脸凑得更近一些。
宝宝的手脚也是他们的玩具,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啃咬自己的手和脚,是宝宝在不断自我确认,这是“我的”脚,“我的”手,“我”发出的声音。
换尿布时,抚摸宝宝的肌肤,握着宝宝的小脚丫做做运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着宝宝的肌肤吹气,让TA体会这种微妙的感觉。
在尿布桌和床上安上床铃,转动或发出声音给宝宝看。
给宝宝毛绒娃娃或安抚巾抓捏。
拿沙锤之类的小玩具,在宝宝眼前慢慢地来回移动,让宝宝的眼睛跟随玩具走。
轻轻抚摸宝宝的手背,你会发现TA拽得紧紧的小手会慢慢打开。
把宝宝放大腿上,边唱歌边随着节奏轻轻摇晃。
把球放在宝宝的脚下,让TA踢球。也可以把宝宝直立着抱着,让TA尝试踢球。宝宝成功提到球的时候会非常开心。
让宝宝趴在球上来回滚,最好是宝宝的脚能够接触到地面,宝宝找到感觉后会尝试自己用脚蹬地发力让球往前滚,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哦!
4-6个月
开始会自己主动去抓物品和玩具。多让宝宝趴着玩。在孩子趴着的时候,把东西放得稍微远一点,让宝宝伸手够一够才能拿到。
什么都往嘴里放。不要总是阻止宝宝的啃咬物品行为,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宝宝是在用嘴巴这个感官去探索,不给宝宝探索的机会会打消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孩子感到沮丧、变得畏首畏尾。宝宝放在嘴里的物品只要是无毒的就行,并不需要做到样样东西都高温消毒灭菌,正常接触细菌有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建立。但要保证东西不会因吞咽而噎到宝宝。
手指游戏。悠悠妈个人买的是宜家的十个手指头动物。把小鸟带着食指上,说“一只小鸟飞过来了!哦,它停在了你手上!” “又来了一只小老鼠,它在打洞,钻啊钻啊,哦,钻到洞里去啦!不见了?快来找一找老鼠去哪里了?”
模仿开各种交通工具,伴随着夸张的声音和语言。比如握住宝宝的腿有节奏地表演:“我们来骑自行车啦---踩脚踏板,一圈,两圈,三圈。” 把宝宝放在怀里,面朝前方,抓住宝宝的手假装握住方向盘: “开车啦!轰轰轰-出发!左转弯(身体大幅度向左倾),哦,前方右转弯!(身体大幅度向右倾)怎么突然冒出了有一头牛,紧急刹车!(脚假装踩刹车,身体大幅度向前倒)” 总之,父母的演技越到位,宝宝玩得越开心。这个游戏我现在和悠悠玩,她依然玩得很开心。
声音游戏。在宝宝面前撕纸发出咔擦的声音,用木勺子敲煮锅,然后让宝宝自己尝试。
6-9个月
开始更多地用手探索物品。
喜欢玩自己的脚丫子。
撕纸。
爬。我们要多让孩子爬。曾经听说有奶奶怕孙子累着了不让宝宝爬,总是抱着,这其实是自寻烦恼啊!孩子吃饱了就要多运动,不然身体里巨大的能量往哪撒呢?爬不仅是运动,更能促进和刺激大脑的发育,爬得越多,大脑越发达。孩子累了自然会吃得更多睡得更香,完全不需要担心。
寻找隐藏的东西,比如掉到床下面的毛巾,放在抽屉里的东西。
喜欢把物品从容器里拿进拿出。这个时候,可以开始给宝宝一个篮子或者盒子,和一些各种形状的物体,宝宝装进去倒出来,可以反复玩上很久。
悠悠那会儿特别喜欢厨房里的各种小塑料盒子和她的装脸霜、身体乳的盒子,而且她还特别喜欢翻我的包包,跟寻宝似的。所以我想了个主意:把这些用完的空盒子洗干净,和各种小玩意一起装在我的旧包包里,扔给她玩,光是把包包里所有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就要花好长时间了呢;)
对于特别爱翻抽屉的宝宝,建议考虑把低层抽屉里的东西换成宝宝可以玩可以摸的。实在不行,那就只能买安全锁,把抽屉锁上不让宝宝打开——这比天天告诉宝宝这不能开,那不能翻有效率多了。
使用物品发出声音。这时可以给宝宝一些能制造声音的物品,比如撞击积木。
飞的游戏。水平抱着宝宝,肚子朝下,缓慢地让宝宝感觉飞起来,上下左右转圈都可以,这样做一时让宝宝体验飞,而是让宝宝有机会从更高的视野观察周围的环境,这和TA平时看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钓鱼游戏。和宝宝面对面地趴在地上,拿着一个用线系着的玩具在宝宝眼前晃,诱惑宝宝用一只手撑在地上,另一只手去抓晃动的玩具。这个很考验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臂力量哦。
10个月以上
宝宝坐着的时候,把球滚到宝宝身前,TA会尝试抓住球,然后鼓励宝宝再把球滚给你。
把纸捏成纸团,然后当球一样玩。
唱带动作的儿歌,孩子也能跟着学会拍手、蹬腿等动作。如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对孩子挥手打招呼说hello,孩子也会对你挥手。然后背过身子,再转过身来,对孩子再次挥手打招呼。同理,也可以教孩子挥手说拜拜。
爬高。宝宝站起来了,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他们会对爬高跃跃欲试,家里的床、沙发、茶几、甚至父母都是他们攀爬的对象。请允许并赞扬孩子的成就。
孩子在地上爬,你也在后面跟着爬,追着孩子爬,孩子看到父母也趴下来会非常惊喜!有演技的可以表演一些动物,学狗狗啊,猫咪啊,《从头动到脚》这本书就很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动作。
或者你在宝宝前面爬,诱惑宝宝来追你,宝宝追上来时,温柔地转身(不要太突然,否则会吓到宝宝)打招呼说hello,然后一把拥抱宝宝,给宝宝一个大大的吻。
你躺在地上,把眼前的玩具藏在你的另一边身体下面。鼓励宝宝爬过你的身体来找玩具。
躲猫猫。当然是低幼级别的。孩子现在已经知道看不见的东西不一定是消失了,只是藏起来了。可以躲在被子下面或者沙发下面。
当宝宝双手扶着站立时,给宝宝一个玩具,让TA松开一只手去拿玩具。这是在训练平衡能力。如果宝宝失败了也无需失望,给宝宝一个拥抱,安慰TA。
关键点总结
大家也许发现,今天说的四大方面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其实是刺激婴幼儿学习的核心方法:全面调动五感来学习。当孩子的多感官一起被调动的时候,TA的大脑接收信息的通道更多,也因此而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家长在锻炼孩子的能力时,不要只局限于一个方面,讲绘本就纯讲绘本,听音乐就纯听音乐,运动就纯运动,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可以结合起来做的!
上文中我写到的要多抱宝宝,多进行肌肤接触,其实这些完全可以穿插在游戏和互动中进行,并不是说我们要每天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来进行这个项目。在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就顺便抚摸抱抱孩子,为宝宝擦身体乳的时候顺便给孩子做做按摩,这些促进的是触觉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对孩子唱歌或者说话来调动他们的听觉。
国外的音乐课,也不仅仅是教音乐,在唱歌的同时还融合了运动、做动作,通过唱歌让孩子的语言和运动都得到了发展。
有人说国外的老师,是让孩子在音乐中学习语言,在运动中学习逻辑思维,在绘画中学习思维...这其中的理念也正是希望全方位的调动五感来促进大脑的学习,用一个更专业的词概括,叫“多元智能(Multi Intelligence)”。
此外,回到开头的问题,很多家长关注给宝宝玩什么玩具。其实一岁之前,宝宝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玩具。悠悠妈上面列了那么多例子,有几个是需要花钱买的呢?一个球就有那么多玩法了,你花心思想过吗?也许我们需要换一换思维,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玩具,而是我们的用心陪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总结一下,要想让宝宝更聪明,他们需要的是(排名不分前后):
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注
语言交流
身体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