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借由各类宣传报道,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知晓,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概念,可谓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于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知识碎片开始被重视孩子成长的爸爸妈妈们所关注。
他/她们为什么沉默不语呢!?案例A
小学三年级的男孩杰杰,白皮肤,长睫毛,给人一种安安静静的感觉。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为带他出去而烦恼,安静的他,不管父母事先如何教育说理,到见了亲朋好友、各家长辈时,他总是不会叫人。随着年纪的增大,妈妈越来越觉得和这孩子说不上话,批评、询问、关心,杰杰的反应始终是默默不语,用一双眼看着你,让人有一种永远问不出“所以然”的挫败感。
案例B
6岁的小女孩婷婷,从小到大都是家人眼中的小机灵鬼,能言善道,逢人就叫,一张小嘴甜起来像蜜糖。话唠起来活似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突然间开始却沉默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这个能说会道的小女孩变得安静不语。
学做一名理性家长
近几年,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借由各类宣传报道,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知晓,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概念,可谓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于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知识碎片开始被重视孩子成长的爸爸妈妈们所关注。许多家长提到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就会蹦出“分离焦虑症”;遇到孩子上课多话,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被家长担心为“多动症”;而论及孩子不爱说话的情况,又有不少家长则会紧张询问是否患了“自闭症”。
看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值得庆幸欢呼,但从网络媒体中获取的信息往往会缺乏严谨性、及完整性,其发生错误或混淆的概率相当之高。
另外,对于心理类病症的诊断本身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不是简单根据几项行为指标就可以进行判断,将其对号入座。所以,要提醒好学的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定义,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某种病症类的标签,当遇到不符合常规的情况时,要会采用严谨合理的科学方式去保护孩子、处理问题。通常,可以先考虑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排除儿童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之后,再考虑心理类的辅助治疗。
案例中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说话
导致孩子不爱说话的原因很多,如果要展开细说,那会是小半部心理学病症报告,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并不适用。要有效有用,能让家长采用到生活中,还是结合今天文章开始部分的两则案例来说一下。
内向性格的孩子
案例A中的男孩杰杰,他的不爱说话,主要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这是一个敏感、易害羞、自信心不强的三年级男孩。
针对这类型的孩子,父母们首先要知道在人格的分类维度中,有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这两者都是人类正常的一种性格,并无好之分。
生活中,外向性格的孩子善于主动表达自己,交际能力强;而内向性格的孩子,就会显得沉默安静,不太会主动交谈,有时候即使是有人主动与他/她们攀谈,他/她们也较少吐露内心的想法。
而作为父母,内向型孩子这种特质极易触发家长的担心。有因为害怕孩子太弱势、拼命逼着孩子到人前做“大胆”练习的,也有因为缺少语言交流后,感到走不进孩子内心,便强压强控的,如此种种,却是一个雪上加霜的结果。
家长可以这样做:
- 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增加提问中的原元素信息。例,问孩子作业情况时,不要只问“写完了吗?”,要问“今天作业写下来觉得哪门最顺利?语文、数学、英语?”
- 在孩子愿意表达时,一定要多肯定鼓励,
特别是当孩子在回应你的提问时,一定要给予尊重和耐心,就算孩子的回答或表述不够好,家长也不要去打击、嘲笑,或一本正经指正纠错,这种时候,家长更应该站出来帮孩子一把,将孩子未能表达清楚的部分补上,并给到孩子鼓励和肯定。
- 选择交谈场合。
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要特别留意对孩子的尊重,教育孩子、说理批评时要避开人多的场合。
- 不要强迫孩子开口。
不论是在公共场合想让孩子开口、还是私下想通过聊天了解自己的孩子,都切忌用强迫,反复重申的方式。相反,可以营造一个让孩子觉得放松、舒适的环境,更容易让内向的孩子向你开口。
实然性沉默
案例B中女孩婷婷的不爱说话发生突然。
对此类情况,父母要引起重视,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本案例中婷婷不说话的原因,是因为家中多了一个新生命。在妈妈怀孕阶段时,家里生活基本如常,父母的关注点仍是在女儿身上。所以,孩子也没有对自己会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有什么担忧。
但随着新生命的降生,让小女孩真真实实地感觉到父母的时间、精力都被这个新生命占据了,原来疼爱自己的父母,陪伴自己的时间少了,带自己出去玩的次数少了,还常常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去。6岁孩子在面对这样的“真实”被夺爱后,害怕、难过让她拒绝了说话。
家长可以这样做:
- 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一定要重视,尽快找出原因。
通常面对一些巨大的变化,如转学、搬迁、学业成绩明显下降等,均是较易导致孩子突然性沉默的原因。
- 千万不要因为照顾新生儿而将另一个孩子送到亲朋家去。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更多考虑大一点孩子的感受,要比之前更注重留出时间去陪伴年长的孩子。
- 不要因为新生儿的到来,将孩子排除在原来的生活之外。
要让孩子知道有了新宝贝的父母更需要年长孩子的帮助,也更依赖和信任他/她们。
- 对于孩子一开始表示授受弟妹到真实面对后的反差表现。
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改变,甚至逼迫他/她们“快速成长”。要理解、接受年长孩子的情绪、耐心的引导。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理解孩子,用对方法
找对原因,对症而为
不怕孩子金口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