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孩子每次和小伙伴玩游戏总表现出“输不起”的样子,原本很开心的事情,最后就是不欢而散,这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每次和小伙伴玩游戏总表现出“输不起”的样子,原本很开心的事情,最后就是不欢而散,这该怎么办?
游戏VS玩耍
首先,我们要分清游戏和玩耍的区别,许多游戏并不是一种玩耍活动——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那些熟悉的游戏不是玩耍活动。
● 玩耍:玩耍的特点是游戏规则可以自行自由规定,同时又灵活可变,其目标仅限于游戏之中,活动充满着想象力与纯粹的快乐。
● 游戏:大部分游戏有着严格的规则,有赢有输,有批评,有较量,因此充满着紧张感,而且工具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使用,不可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使用。
对于孩子们来说,游戏并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感知自尊感或竞争感。输了一场游戏对于孩子而言非同小可,它可能会损害到孩子的自信心。
看看你的孩子们玩的游戏。是不是过于强调规则而不是人本身呢?是不是过分强调了输赢?这个游戏最终是不是只有一个人赢而其他人都输呢?
好在现在出现了倡导合作而非竞争的良好趋势。在要求合力完成的游戏里,所有人都是赢家,没有人输,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他们一起协同作战,而不是彼此防备着对方,因此不必担心失败。没有人会掉队,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在离开的时候都比开始时还要开心。
好玩的合作类游戏,let's play★ 合作音乐圈。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可以使用“合作音乐圈”。呼啦圈是“提升三至四岁孩子最初合作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这个活动中,两个孩子站在呼啦圈中间,并将它高高举起。他们随着音乐跳来跳去。音乐一停下,就会再有两个孩子加入进来,呼啦圈里快被塞满了,四个孩子在呼啦圈内,举着呼啦圈,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活动依此继续,直到一个呼啦圈里面装有大约8个人时为止。
★ 大乌龟。游戏需要几个孩子组成一个小组,孩子趴在地上,仅仅用双手和双膝着地。孩子们的背上顶一些表示龟壳的东西,比如:硬纸板或者塑料板、防水油布、毛毯或者垫子等。关键是要求“乌龟”向同一个方向爬行,需要穿过一条设有障碍的通道或者代表高山的长椅。
★ 小孩子,大袋子。八至十二个孩子同时钻到一个大袋子里,然后尽力地对这个袋子进行操作。最好使用一些透光材质的袋子,比如麻布或者耐用的旧白纸。
★ 和平拉锯赛。跟拔河比赛不同,在和平拉锯赛中,齐心协力的一方是赢家。
★ 沙滩排球的平衡。在这个活动中,两个人共用一个沙滩球,两人相互要配合拿着球,但是不可以用手。他们可以发现所有的持球方法,比如:头对头、背对背、侧身对侧身。
★ 冻豆袋。孩子们用头顶着盛满豆子的小布袋,然后下达指令让孩子做一些动作,比如:双腿跳、单腿跳、走快点、往回走等等。如果豆袋子掉下来,这个孩子就被“冻结”。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冻结”的小朋友们解冻。若想解冻,必须由另一个小朋友在自己的袋子不掉下来的情况下,帮你把掉在地上的豆袋子捡起来。
★ 传统的“画鼻子”游戏。这个游戏有几种合作性的玩法:
①睁眼的孩子们轮流向蒙眼的孩子发出指令。
②他们一起在墙上组装小动物,每个人为这个小动物增加一个部分——腿,头,尾巴。指令也按照1中叙述的方式喊出。这种游戏的最后应该是欢呼一片,而不应该是泪流满面。
★ 抢椅子游戏。“抢椅子”游戏目标都是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虽然音乐停止的时候,一些椅子总会被有次序地撤下来,但是孩子们并不会退出游戏。他们会重新结成一对,坐到一把椅子上或者坐在一起,继续进行游戏。最后,所有的孩子都会坐在一把椅子上,没有人孤零零地站在一边。
★ 合作式捉迷藏。一开始,两个孩子手牵手一起寻找其他藏起来的孩子。他们一旦找到一个,就会牵起他的手,三人一起寻找其他人。这个游戏到最后就变成了一群人手牵手寻找最后一个藏起来的人。
★ 手指舞。舞蹈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来完成,每个人都要闭上眼睛。这几个人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把自己的食指指向空中。当他们的手指触碰到一起的时候,舞蹈开始。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但一定只是手指在跳舞。
★ 滚球游戏。游戏的参与者紧紧地围坐成一个圈,每个人都将腿伸展开来。把一个篮球放在其中一个人的大腿上面,然后让这个球在每个人的大腿上滚动起来。游戏过程中,不能用手。
★ 丢隐形球。孩子们站成一圈,大家想象有一个网球。其中一个孩子喊出另一个孩子的名字,并把“球”丢给对方。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就要先问出对方的名字。不管是谁接到了这个“球”,都可以把它想象成其他任何东西——棒球,西瓜,鸡蛋,小鸡等等。他说出这是什么,然后把它“丢”给下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