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么又发脾气呢?不能这样做,都说过多少次了!”一边是孩子大哭,一边是父母摆事实、讲道理……这一幕,估计在每个家庭都会频繁上演。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小公主王诗龄一生气就喜欢甩衣服,一向耐心的王岳伦也不淡定了,开始批评王诗龄,不免引来一场大哭。
“怎么又发脾气呢?不能这样做,都说过多少次了!”一边是孩子大哭,一边是父母摆事实、讲道理……这一幕,估计在每个家庭都会频繁上演。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小公主王诗龄一生气就喜欢甩衣服,一向耐心的王岳伦也不淡定了,开始批评王诗龄,不免引来一场大哭。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剧照
小孩暴脾气、乱扔东西、反抗甚至攻击,几乎每个父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这种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小的年纪。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调节情绪和抑制冲动,还不明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
研究表明,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都有乱发脾气的毛病。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破坏性行为障碍呢?
答案绝对不止一个。
一、从大局出发,孩子需要积极的亲子关系来联络情感和促进发展。在家庭里,孩子们大多数情况下很合作,这种积极的家庭互动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亲密,更容易学习良好的社会技能。而当孩子们显示出破坏、攻击、反抗的倾向时,也需要积极的鼓励来联络情感。但是,那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已经被激怒,烦躁、气愤、失望甚至绝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引起了消极的反应。而父母们常常在某些情况下过分惩罚,在其他情况下又放任自流。
这样的情况下,临床心理学家盖卡维尔奉劝烦恼的父母要讲究斗争的方法,不能指望监督他方方面面的行为。相反,你要考虑惩罚的“配额制”。 对攻击性的和反社会的行为执行最严格的限制,即那些造成实际损害,伤害感情或身体的行为。孩子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研究表明,孩子只要有任何形式的攻击,包括非肉体上的攻击,如果不加以阻止,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变本加厉。 当现有的问题解决之后,再来解决其他类型的不当行为。确保你的大多数沟通行为是支持,而不是拒绝、惩罚或禁止。重点关注亲子关系的整体感情基调,而不是最近犯过错的细节,会让你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影响,引导孩子长期的发展。 二、对孩子提出要求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孩子情绪发展成熟,需要好多年的时间。他们在不断进步,在收集关于人们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数据”,试图弄明白自己的感情。而在显示耐心、遵循指导、兼顾不同需求、记住计划、控制冲动方面,他们明显处于劣势:因为他们的大脑仍在开发这些能力。如果我们高估孩子的发展会怎么样呢?比如期待一个3岁的孩子长时间安静地坐在一家餐厅吃饭,结果可只是哭闹这么简单。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这样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会失去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睡眠影响心情是人尽皆知的事儿,但是睡眠不好不仅使我们暴躁,还会损害我们的阅读面部表情的能力——这是解决误解和冲突的诀窍。研究表明,睡眠问题和孩子的烦躁之间存在持续的关联。
不,研究人员通过追踪结果看到,兄弟攻击和其他形式的攻击一样有着负面的影响。孩子们相互争斗的话,育儿质量也会受到损害。不堪重负的照顾者更有可能使用强硬手段,做出独裁和不公平的决定。
所以善良和合作应该从家里开始。教导和实施公平的原则能够改善兄弟姐妹关系。通过展示如何与自己的兄弟姐妹谈判,当此类谈判破裂的时候进行干预,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支持自制力发展的环境。通过教大孩子了解弟弟妹妹成长上的阶段性特点,奖励他们的善良和责任,我们就可以化解嫉妒。 六、教孩子改变消极的假设有些人会认为别人有敌意,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判断,会另他们采取敌对的行为。 所以帮助孩子们采取更加灵活、放松和乐观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对负面行为进行另外一种解释的话,孩子会从中受益。她不是对你生气,她只是感觉糟糕。他并不想伤害你,他只是喜欢打打闹闹。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受益于关于个性可塑性方面的教导。人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人们适应环境,能够改变,并受环境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向青少年教导这种灵活性,孩子们不仅变得对人们的行为更为宽容。而且孩子们对假设情况的考虑——比如有人在拥挤的走廊撞到他们——更有可能认为这是偶然的。他们不太可能表示会采取报复性攻击。 七、通过回想在生活中给予自己支持的人来化解负面情绪你一定听说过告诉生气的孩子先深呼吸,然后从一数到十。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但研究表明,还有一个有效的策略:我们可以用思想和爱的力量,教孩子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等到出现这些特定的迹象才寻求帮助。一些孩子可能很难理解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学习上或语言上落后。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记忆有限、压力太大、或睡眠过少。无论你的孩子遇到哪种特殊问题,一个儿童行为专家很有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所发生的问题,并且找到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Baum KT, Desai A, Field J, Miller LE, Rausch J, and Beebe DW. 2014. Sleep restriction worsens mood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adolescent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55(2):180-90.
Buist KL1, Dekovi? M, and Prinzie P. 2013.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Clin Psychol Rev. 33(1):97-106.
Bustamente A and Chaux E. 2014. Reducing Moral Disengagement Mechanisms: A Comparison of Two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Latino/Latin American Studies 6(1), 52-63
Clincy AR and Mills-Koonce WR. 2013. Trajectories of intrusive parenting during infancy and toddlerhood as predictors of rural, low-income African American boys' school-related outcomes. Am J Orthopsychiatry. 83(2 Pt 3):19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