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胎教并不是现代人发现的一种有益于胎儿的事情,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胎教了。
古代胎教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要求首先是从医学角度指出的。中医学认为,如果准妈妈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因此提出了“慎寒温”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对不注意“慎寒温”而遭受“六淫”之侵带来的危害:“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
古代胎教六大原则
1、保持心情舒畅。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喜怒哀乐很容易变化,而喜、怒、悲、思变化很突然都会影响胎儿。2、忌房事。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中指出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3、节制饮食。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4、劳逸结合。孕妇的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也不可过于劳累。按中医的说法,太过闲逸就会气滞,太过劳累就会气衰。如果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5、戒生冷。怀孕之后,孕妇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但是。生冷之物吃多了会使脾胃受伤,导致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不仅伤害孕妇,还伤胎儿。
6、注意寒温。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风寒入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因此要注重胎前的摄养,注意早晚等气温变化。
胎教的古典哲学概念
胎教渊源于古典哲学观念。古典哲学把阴阳看作宇宙万物的根本,以及万物形成的原因,如《周易》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交媾,万物化生。”由此胎教指导人们阴阳和畅,阴阳气血充实,以孕育身心健康的胎儿。胎教的目的在于使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相与流薄于一体,以符合顺事数、谨人事等生育的道德。对孕妇来说,胎教的结果导致孕妇精神舒畅、性情安宁,即阴阳二气运动的作用在孕妇身上平衡、调和,达到怀孕期身心的最佳状态。对胎儿来说,是阴阳二气相交恰到好处,有利于胎儿身心发育协调、完美,达到胎气中和、精血合凝的最佳状态。阴阳观念和天人感应观念是古典哲学的孪生姐妹,后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助》中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应之。”又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种观念在胎教中成为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认为怀孕的质量和人与自然是否对应、和谐有关。对应了,怀孕就得天时地利人和;和谐了,怀孕就得天地之气而阴阳调和。胎教包含的古典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胎教不是简单的人类生育方面的要求或教育,而有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基础。它正确地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该从怀孕那一刻的人之初就开始。这也表明,胎教在胎孕方面具有生态伦理学的意义,也符合生命哲学的真谛。
胎教的现代化科学化
由于传统文化中习惯思维使然,有的胎教观点把外象内感的作用夸大和简单化绝对化,这就未免穿凿附会,例如说“妊娠者不可以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唇缺。又不可啖生姜,令儿多指。”有的胎教观点明显不科学,例如说“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马。欲生女,宜着珥珰,施环佩。”穿凿附会和不科学的原因有三点。其一,传统胎教突出伦理本位,浓重的封建道德观念成为人们的精神桎梏,妨碍了对胎教科学机制和科学方法的探求。其二,高扬主体意识,轻视客观实践,使传统胎教主观色彩过浓,缺乏坚实的科学根据和实证性。其三,偏重直觉思维,不重逻辑分析,局限于自身体验方式,从而使胎教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为此,胎教必须现代化科学化。现代胎教整合了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现代优生科学,以及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观念,认为胎教的目的不是孕育天才儿,而是在良好的遗传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人口的质量;胎教的作用有助于胎儿的身心发育,但更主要的是促进孕妇身心健康,以形成良好的胎内外环境,营造生态胎教的氛围和理念。现在西方学者也很重视胎儿的身心发育,孕妇的身心健康,并在坚实的生理心理科学实验基础上,制定关怀孕妇和胎儿身心的具体实施。不过他们不叫胎教,而称孕妇心理学和出生前心理学。但在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还是叫胎教。由于日本比较早地的引进西方科学文化,他们的胎教在上世纪中期就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胎教观念和方法。在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态势中,近20多年来,我国的胎教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胎教文化根深蒂固,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先进性,值得我们自豪和重视。只要人类在繁衍,胎教就必然存在和发展。我们的责任是汲取传统胎教的合理性,使其现代化科学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胎教作为优生、优育、优教的一部分,具有提高人口质量、改善民族素质的意义和作用,这已经成为我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我们不能不对这朵国学中的奇葩,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
古代胎教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认为自然环境能够决定新生人口感知觉发展水平和智力、品德等人格特征。《淮南子.坠形训》里说,东方为“川谷之所德,明之所出”,生在那里的人“窍通于目(视觉灵敏)。筋气属马,苍色主肝,长大早智而不寿”;南方为阳气之所积,暑陷居之,生在那里的人,“窍通于鼻,血脉属马,赤色之心,早壮而夭”:西方为“高土”地带,“山川出马,日月入马”,生在那里的人,“窍通于鼻,皮革属马,白色主肝,勇敢不仁”;北方“幽晦不明”,生在那里的人,“窍通于阳,骨干属马,黑色主肾,其人蠢愚,禽兽而寿”;中部地处“曰达”,为“风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生在那里的人,“窍通于口,肤肌属马,黄色主胃,慧圣而好治。”古代关于自然环境影响新生人口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能使人或智或愚,或君子或小人的观点,现代心理学尚无定论。但从一般认为草原上的人粗犷剽悍, 山区人淳朴诚挚的一些事实看,古代的看法似乎不无道理。这启示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自然环境能否影响和怎样影响新生人口个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