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饥饿性腹泻是什么病?都知道孩子吃多了积食会造成腹泻,殊不知进食少肚子饿也会造成腹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饥饿性腹泻。
饥饿性腹泻是一种由于进入食物太少而引起的腹泻。
进入食物太少,患儿总是处于饥饿状态促使肠蠕动增快,患儿进食量越受限制胃肠内食物越少,饥饿性肠蠕动越明显。
伴随蠕动,肠壁上的腺体分泌增多,于是出现腹泻。
多见于体质差或有慢性病的患婴,唯恐消化不良,过多的忌口,过分地限制饮食量或只让饮汤水之类,由此产生肠蠕动增剧,排出稀清黏液便。
起病时,每天大便四至六次,大便稀薄,呈黄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和奶块,也可能有些腥臭味。
若此时食物的质和量得不到纠正,症状就会一天天加重,每日腹泻可达十多次。
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吐奶、睡眠不好、爱哭闹、汗多、盗汗,容易伤风感冒等。
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
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每次喂奶后可适当加喂一些奶粉。
或在两次喂奶中间加喂米汤,米汤内可加多维葡萄糖。
注意及时按月龄适当增加各种辅食。
对于食欲不好、吐奶、腹泻次数每天超过十次以上的重症患儿,可用中药调理脾胃。
可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肠道有益菌予以治疗,同时逐渐给小儿增加奶量及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