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胎儿窘迫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胎儿窘迫即是胎儿宫内缺氧危机到胎儿健康生命的情况,又称胎儿宫内窘迫或胎儿缺氧等。产前临产的产妇最担心的就是腹中宝宝的安全,而胎儿窘迫则是这段时期发生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那么,胎儿缺氧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是什么呢??
孕妇左侧卧位,间断吸氧。严密监测胎心变化,一般每15分钟听1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注意胎心变化形态。为手术者作好术前准备,如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应尽快助产娩出胎儿,并做好新生儿抢救和复苏的准备。
胎心监护的观察。妊娠晚期胎心监护描记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胎心监护的敏感性等,但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若胎心监护良好,说明胎儿情况良好,但若胎心监护异常时,需根据产妇情况分析,因胎心监护受母体心率、体温、体位、胎方位、宫缩等的影响。胎心监护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
补充能量与及时排空大小便。鼓励产妇多进食高能量易消化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必要时静脉输入能量合剂,以补充产时消耗及进食不足,协助、督促产妇及时排空大小便,以防影响子宫收缩,阻碍胎先露下降。
加强孕妇产前宣教及定时做好产检,胎儿窘迫发生时向孕产妇夫妇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治疗的目的、操作过程和预期效果,因孕妇文化程度及经济条件的不同,以至对妊娠知识的缺乏,产生恐慌、焦虑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告知孕妇及家属参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简单介绍羊水污染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告知孕妇及家属及时结束分娩的重要性及产后相关护理。
孕产妇夫妇因为胎儿的生命遭遇危险而产生焦虑,对需要手术结束分娩产生犹豫、无助感。所以应将真实情况告之夫妇,有助于减轻焦虑,也可帮助他们面对现实。必要时陪伴他们,对他们的疑虑给予适当的解释。对于胎儿不幸死亡的孕产夫妇,感情上受到强烈的创伤,护理人员应鼓励他们诉说悲伤,接纳其哭泣及抑郁的情绪,陪伴在旁提供支持及关怀。
对孕妇/家属进行适当的安慰,表明医务人员对其病情的了解和关心,增加安全感。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孕妇/家属适当的信息,使其对病情有所了解,增加信任感。鼓励家属给予爱的表达。
嘱孕妇自测胎动1小时,每天3次,并记录之,若胎动增多或减少,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定期行胎儿监测或B超检查,了解宫内胎儿情况。遵医嘱行胎盘功能检查,如测定24小时尿E3值,并动态连续观察。遵医嘱定时听胎心音,并记录之。情况难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估计在娩出后胎儿生存机会极大者,按医嘱作好剖宫产术前准备。距离足月妊娠远,目前胎儿娩出后生存可能性很小,应配合医师尽量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及指导工作,以利配合。协助医师积极治疗原发病。
密切监测胎心率,若出现明显晚期减速,应立即作好信前准备,行剖宫产术。若因使用催产素致子宫收缩过强造成胎心率异常,遵医嘱应立即停止或减慢滴注速度。经措施(1)、(2)处理后,观察员10-30分钟仍无效时,立即报告医师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面以下3cm者,应尽快经阴道助产娩出胎儿。宫口开大3cm以上者,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以便决定分娩方式。检查胎先露位置或行阴道检查有无隐性脐带脱垂或脐带先露,如有,应立即通知医师在数分钟结束分娩。
给孕妇吸氧,提高胎儿血氧供给量,同时让孕妇取左侧卧位,增加子宫胎盘血供。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心音速率强弱的变化,潜伏期1-2h测1次,活跃期15-30min测1次,第二产程每次宫缩后听1次胎心或连续胎心监护,同时应注意宫缩强度及羊水性质。遵医嘱予以葡萄糖、维生素C、氨茶碱静推,以增加母体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糖的储备。
备齐吸痰管、气管插管、抢救药物,随时配合抢救工作。并请小儿内科医师、麻醉师协同抢救。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胎儿窘迫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使他们能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向孕妇交待疾病过程及治疗护理措施,耐心解答孕妇的问题。 嘱孕妇尽量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减少活动,遵医嘱吸氧1小时,每天3次,或持续吸氧。学会自测胎动,每天3次,每次1小时,如有胎动频繁,>5次/小时或胎动少于3-5次/小时,或早、中、晚各计1小时,累计3小时<次,应及时报告医师。慢性胎儿窘迫孕妇,指导其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食物,纠正贫血。理解、同情孕妇的感受,耐心倾听孕妇的诉说。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与其他具有焦虑情绪的病人可亲属接触,避免与有死胎。死产或新生儿窒息的病人同居一室。介绍与孕妇有关的医务人员,介绍环境和同室病友,减轻陌生感。
对已临产或引产者,无论诱发或原发性宫缩过强的产妇,应15min听取胎心一次,发现异常,则要及时抑制宫缩,恢复胎儿血供,减轻胎儿缺氧症状,给氧或宫内复苏,并做术前准备,如处理后仍无改善,则以最快捷的方式娩出胎儿。
总之,胎窘的早期发现可以改善预后,对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家庭的稳定、全民素质的提高是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另外,出现胎儿窘迫后只有护理好、维持好孕妇的心理情绪,才能保证婴儿出生时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