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美国孩子在课上发脾气,老师会怎么办?

【摘要】说起每位学生,最令人头疼的倒不是学习,而是一些奇怪的情绪问题。不知道你是否会对这样的孩子陌生……如果事情不按照他想的方法来做,他就大发脾气,有时甚至要冲出房间,逃离所有人。如果他心情不好,对别人说话就很不礼貌,你提醒他要有礼貌,他就大吼一声:我不要。

说起每位学生,最令人头疼的倒不是学习,而是一些奇怪的情绪问题。不知道你是否会对这样的孩子陌生……如果事情不按照他想的方法来做,他就大发脾气,有时甚至要冲出房间,逃离所有人。如果他心情不好,对别人说话就很不礼貌,你提醒他要有礼貌,他就大吼一声:我不要。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 “哎,这就是我家孩子的问题啊!” 其实,有太多的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类似的挑战:怎么让孩子学会不乱发脾气?怎么让他们学会好好说话?怎么让他们明白尊重别人不是放在嘴边的空话,而要体现在行动上?

在美国教书,我发现美国的小朋友跟国内的孩子比起来要有更多情绪上的表达。有时会体现在对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上,但有时又体现在他们负面情绪的频繁爆发上。每天,我都会遇到几个孩子大哭大叫、发脾气,给课堂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实国内的孩子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只不过在课堂上或者被家长要求着要学会控制,甚至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就算他们有情绪,可能老师也没有办法照顾得很周全。毕竟,国内的小学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呢,却只有一个老师。在这边我们班只有十几个孩子,却有两位老师。可能大家听了以后觉得这样的班太好教了。但我们的孩子可不会乖乖坐好呢,有很多情绪上的表达。我们学校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有很大的情绪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大的情绪,要认可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要学会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这话说得很好,只不过做起来太难了。孩子怎么可能几次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肯定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而这个练习也就是他们发脾气、情绪化的过程。作为老师,我觉得教起来很辛苦。

今天,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情绪化的孩子Amy的故事,名字和故事细节都有调整。我觉得:就算情绪化的孩子招数百变,我们也要学会见招拆招,既不能过分压抑孩子的情绪,但更不能放任他们。

Amy,看起来大大咧咧,内心却很敏感,一点小事不顺心就要发脾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冲出教室。有一次,她因为上学前和妈妈吵架,课堂上就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其他的学生看到了以后,说她是个又懒又敏感的人,不明白她为何一点小事就这么大反应。她一听就不得了了,双手交叉在胸前,冲出了教室。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会配两位老师,可当时,我们两位老师拦都拦不住Amy。在美国小学,学校副主任也经常会帮助班上的两位老师处理学生问题,他们不希望老师忽略学生的情绪变化,但也不希望这些问题影响到其他学生上课。这一次,副主任在走廊的角落里找到生气的Amy,安抚了她的情绪,并把她带到办公室的quiet & safe place,中文叫避风港,让Amy可以休息、调整一下。等到Amy情绪恢复正常后,回到教室,我们老师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她聊一聊刚刚发生的事情。

老师:Amy,你刚刚为什么冲出教室了?

Amy:有同学说我懒,还说我敏感。可我没有!我只是心情不好。

老师:你心情不好,老师理解。但如果心情不好,就可以在课堂上发脾气吗?你应该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

Amy:嗯我知道,但我还是很生气!

老师:和妈妈吵架,有这样的情绪我能理解。不过我们刚才也让你自己去冷静了一下,现在你听我说说,好吗?我觉得其他同学指责你是不对,他们也要学着理解你。但是你想想看,他们看到你在课堂上做什么,他们会怎么想?

Amy:很懒,什么也不做。

老师:对啊,所以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吗?老师觉得他们不是故意针对你,他们也有这么做的原因。

Amy:嗯可是我不喜欢他们这样。我讨厌这样的教室。

老师:我们都是一个班的,我也不喜欢听到你说讨厌这个班。你刚刚对着我大吼大叫,也不在乎我,我也会不开心的。

Amy:我知道,对不起。

老师:最重要的是:Amy我担心你,你冲出教室后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这是最基本的安全问题,知道吗?

Amy:老师,我以后生气的时候可以抱那个小玩偶嘛?我生气的时候就想捏一捏。

老师:Amy我喜欢你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我会和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商量,看看可以怎么帮你。但你也要帮我,不要让我没办法给其他小朋友上课。

后来Amy愿意回教室上课,我看她瘪着嘴于是把小玩偶给了她。她能安静在座位上坐好,愿意跟大家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我看到她慢慢找回学习状态,也趁机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感谢,让她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特别是她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给她的肯定不仅能鼓励她,也能让其他小朋友看到老师不会因为一个学生发脾气就觉得她懒或者不愿意学习,也算是放大了Amy认真学习的表现,让他们对Amy逐渐改观。

从Amy的案例来看,处理她的问题有四大关键:

1、理解第一!像在处理Amy这类敏感、情绪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她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安全感,他们很怕没有人看到他们不开心,所以才会有很大的反应,就是想要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在和他们说话时,第一个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理解你,这样的心情和感受是正常的。像我在这次对话里说的: “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和妈妈吵架,有这样的不开心我能理解。” 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她不开心的原因,所以没有过多地追问。学生和家长发生的事肯定会影响孩子,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去了解,但不必过分地追究细节。一方面我们不想干涉他们的隐私,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学生习惯性地把校外产生的情绪带到学校来,很多校外的事情老师没有能力去解决,所以重点不在那里。

2、给予工具。既然情绪已经产生了,我们承认了这样的情绪,也表达了理解。下一步就需要教孩子使用情绪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会提醒Amy:“如果你心情不好,你应该知道你有什么辅助的工具或者方法帮助你调节,而不是坐在那里啥也不做,发脾气。” 在这里我并没有给她指定工具,而是提醒她自己去想想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有深呼吸法,吹泡泡、玩捏情绪的玩偶,去教室里的避风港,教学主任办公室的避风港,或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冷静一下。

3、在给予关心和理解之余,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情绪中走出来,去看看别人的想法。以上的对话中,我告诉她我对她的理解,但我也需要她静下心来听我说话。我很注重引导Amy的同理心,我会问:“你知道其他小朋友为什么说你懒和敏感吗?你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担心你吗?” 我希望Amy能看到自我以外的世界,而不是陷在自己的情绪里,无限地放大。除此之外,我还让她体谅一下老师的心情,“你刚刚对着我大吼你很生气,还一脸不在乎的样子也让我很难过。”

4、鼓励和表扬来收尾。一场对话的结局很重要,我倾向于不责备,而是鼓励。孩子通常都知道自己做了不对的事情,觉得自己肯定会被骂,本来就够难过了,还要被老师说也很惨。所以一旦我看到他们有一点好转,就会趁机表扬他们,让他们开心一点,并更积极地看待这次情绪问题。我会说,“Amy我喜欢你能积极地想解决办法,而不是逃避问题。” 一方面是给她些积极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把情绪管理的重点给她再强化一下。

可能爸爸妈妈读了以后会想:学校有齐全的资源,可是我们在家里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我在这里也给大家列一些可以在家用的情绪管理工具,爸爸妈妈可以用这些工具来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家里空间足够的话,我也很推荐找个角落,作为“孩子的避风港,quiet & safe place”,他们需要一个人冷静的时候可以去那里;他们想要找寻理解和安慰的时候也可以去那里。除此之外,我有三个建议:

1、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类别和程度

美国小学的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看自己的情绪是哪一种,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这张情绪类别表。担心的,沮丧的,生气的,开心的,紧张的,焦虑的,不确定的,惊喜的,感恩的等等。一开始如果孩子不懂不同的情绪之间的差异,我们就要举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词汇。如果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情绪正上头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用手指出一个表情脸(emoji),或者是画出来。

情绪的类别

除了情绪的类别,情绪的程度也很重要。如下面的这张表,把生气和紧张这两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分成了10种不同的程度。从最完美的“一点也不生气” ,马马虎虎的” 还行吧 “, “全身不舒服不自在” , “快不行了要爆发了” , “完全爆发,无法控制” 。让孩子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情绪的具体位置,清晰的定位是知道怎么处理情绪的第一位。如果明明没有那么生气,却只知道大吼大叫 “我很生气我要爆炸了” ,这也不利于家长老师帮忙他处理这件事。

情绪的程度分类

2、发泄情绪的辅助工具

正确地认识情绪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让孩子学会不同的辅助工具。这些美国小学教室里的标配工具在家也可以用!

生气工具箱:生气的时候孩子可以用生气齿轮找出自己的情绪问题,然后用烦躁时揉捏的工具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吹泡泡,辅助孩子做深呼吸。如果孩子觉得深呼吸是很枯燥无聊的事情,可以让他们吹泡泡,不仅一样起到深呼吸的作用,还有彩色的泡泡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帮助思考的“美国智能粘土”,孩子不爽就捏一捏。这个真的是很火,小朋友都很喜欢,家长会在家里给孩子用,教室里也是必备的。智能粘土,顾名思义,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思考的粘土,类似橡皮泥,但是质感更滑,摸起来更舒服。与这个工具搭配的一个情绪管理工具是stop & think,停下来,想一想。发脾气、不开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停下来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和谁一起,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应该怎么解决。小朋友可以一边捏这个智能粘土,一边想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3、家长做榜样是最好的情绪管理工具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我们如果想与对方很好地沟通,那么必须得接受对方的情绪,而不是质疑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生气?更不是指责他们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接受一种情绪很难每次都做到。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要学会去理解他们的情绪,但更要保持清醒,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过分放大自己的情绪,或者完全逃避。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他们想逃避或是反驳,我们要重复说我们的立场,而且自己的声音和面部表情都要配合好,不能言行不一。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情绪问题,也一样,要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情绪的产生是一种本能反应,还不能全部受理智和意识的控制。情绪也很少有对错之分,只有存在与否。既然存在了,我们要帮助他们去接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逆来顺受,情绪与行为,是两件事。比如生气是情绪,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打人是行为。行为上就有很重要的区分。有些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接受,有些行为要坚决阻止。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提供1-2个选择,让他们可以从好的行为反应里去选择,不至于做不对的行为。像Amy,我们不会允许Amy上课什么都不做,或是冲出教室,我会给她个人的空间去调整自己,然后也会和她的家长沟通这件事情,老师们之间也要统一标准。

在家里也一样,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爸爸妈妈要有一致的标准,接受他们的情绪是一方面,情绪梳理之后的行为引导也很重要,需要更耐心、用心,帮助孩子慢慢地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标签: 学龄前教育 教育方法 美国教育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