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孩子有一颗玻璃心?其实是你不懂“示弱”

【摘要】缺乏责任感、动不动就哭、不能自强自立……这些标签经常被贴在一些孩子和年轻人身上。孩子有一颗玻璃心?其实是你不懂“示弱”~

缺乏责任感、动不动就哭、不能自强自立……这些标签经常被贴在一些孩子和年轻人身上。

一项针对私立小学学生自理能力的调查发现:

家长每天给孩子整理书包的占68%;

给孩子洗脚的有82%;

帮着穿衣服的有79%;

每天开车接送孩子的更是高达95%。

专家表示,父母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会限制孩子的成长,适当“示弱”反而是一种育儿智慧。

中国式家长爱“逞强”

中国家长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管太多会对孩子的性格和以后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太紧张

很脆弱

很多家长神经绷得太紧,孩子打个喷嚏就担心生病;跟异性玩得好就怀疑早恋……他们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有“跑偏”迹象就无比紧张。

家长应学会放手,相信孩子没那么脆弱。我们的父母从小环境不如现在,但如今都身体健康、事业有成,我们为何不相信孩子呢?

太操心

难自立

“天冷多穿点”、“过马路看车”、“晚上早回来”……事无巨细的代劳、叮咛会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惯出孩子的依赖性。

父母要增强接纳和包容能力,该说的话点到为止,同样的叮嘱不要超过3次;跟孩子说话不要把一件小事扩展到其他种种事情上。

太勤快

变自私

刷牙帮孩子挤牙膏,泡脚帮孩子弄热水……很多妈妈习惯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动手。

但家长太勤快,会让孩子认为全世界都该为自己服务,比较自私。倒不如从小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

太无私

不会爱

母亲太无私,可能养出依赖心强、行为退缩的孩子,对男孩的爱情、婚姻影响尤其大。

成长本身就是分离的过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们应学会用独立的姿态与之相处。

做个会“示弱”的家长

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脆弱。两三岁的孩子看见家人铺床、帮他穿衣服时,会趋向于嚷着“让我来”。当要求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得意、自豪等自我肯定态度。

因此,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意向,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示弱”,是每一位爸妈的必修课。

示“胆小”之弱,让孩子更勇敢

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极暗示,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恐惧。这样的“逞强”未必就能把孩子影响的更勇敢。

相反,适当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惧,更容易激发孩子的保护欲和对特定事物的勇气。

“太厉害了,妈妈小时候都不敢研究小虫子呢!”当孩子发现连大人都不如他时,会更有勇气探索。

示“笨拙”之弱,让孩子更独立

家长善于偷懒,孩子更容易独立。像开关灯、帮着拿碗筷之类的小事,完全可以让孩子去做。

当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难,父母要学会“袖手旁观”。“妈妈小时候没有整理书包的经验,以后书包就靠你自己收拾了。”一听大人搞不定,有些孩子会更愿意接受挑战。

示“无助”之弱,让孩子有担当

家长也可利用合适的时机,向孩子来求助。比如当妈妈拎着一大堆菜爬楼时,可以跟宝宝说:“好累啊,爬不动了,你要不要帮妈妈拎一个?”

通过一次次小小的帮忙,让孩子知道,原来他也有能力提供帮助,既能激发孩子的担当意识,教会孩子学会爱人,还能增进母子关系。

示“差距”之弱,让孩子更自信

爸爸跟孩子踢球偶尔让孩子赢一次,增强他们自信心和兴趣;爷爷来做客,电视机不会开,妈妈就可以说:“宝宝要不要帮帮爷爷?”

扮弱时,一定要注意当时的情形和示弱的程度,注意不能做出过分可怜的样子,否则宝宝会觉得父母不够真心,建议父母扮弱时尽量心平气和些,宝宝就会更理解你。

示“无知”之弱,让孩子多探索

家长不要当孩子的“百事通”,要巧妙提问多启发。比如花儿为啥是香的,草儿为啥是绿的,当孩子提出这些问题时,父母大可不必张嘴就答。

此时不妨也问问孩子:“妈妈也不太知道,要不你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就拿出《十万个为什么》,或者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教他如何自己找答案。

示“健忘”之弱,让孩子多思考

小汽车去哪儿了,衣服要穿哪一件,如果孩子时常找不到东西,家长千万不要急于帮忙,要让孩子自己回忆,自己处理。

有时,家长甚至可以主动装装傻。比如睡前讲故事,“昨天我们把《格林童话》放哪儿了?宝宝要不去书柜里翻翻?”孩子都有自我证明的愿望,此时多半会乐颠颠地找书。▲

好家长,会“忽悠”。

标签: 幼儿教育 教育反思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