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遭遇“小天使”变成“爱哭鬼”的那一刻,甚至于有些孩子稍不如意,就哭闹不止,躺在地上打滚,打妈妈,打自己,怎么哄也哄不好。
极端情绪问题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遭遇“小天使”变成“爱哭鬼”的那一刻,甚至于有些孩子稍不如意,就哭闹不止,躺在地上打滚,打妈妈,打自己,怎么哄也哄不好。
大部分的父母面对孩子情绪崩溃,极端行为,都会不知所措,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有些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有时孩子也听得懂道理,知道这样哭闹不对,但是一遇到挫折就故伎重演。有些父母冷处理,可是又于心不忍。
究竟该如何面对情绪崩溃的孩子?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呢?
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想达到什么目的,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意图,才能够找到适合的应对方式。
当孩子哭闹时,要先排除生理原因,是饿了?尿了?病了,不舒服?等等,如果不是,常常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情绪的孩子会有四种“错误行为目的”。父母可以通过自己面对孩子的感受来推测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反应是恼怒,内疚,或者担心,那么孩子可能是在寻求过度关注,他/她想表达的愿望是:关注我,我想要参与。
如果父母的反应是愤怒,感到受到了挑战,那么父母和还自己可能是陷入了权利之争,他/她想表达的愿望是:让我帮忙,我要自己做。
如果父母感受到伤心,失望,或者难以置信,那么孩子可能是想:报复,他/她想表达的愿望是:没人喜欢我,我很伤心,请认可我的感受
如果父母感到绝望,无助,那么孩子可能是想:自暴自弃,他/她想表达的是:不要放弃我,请帮助我进步一小步。
相信有些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意图后,解决方法自然而然就有了。理解并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比只纠正孩子的行为更为有效。
其次,认可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寻找平定情绪的角落或者方法
很多妈妈问,当孩子哭闹不止,怎么安慰,讲道理都没用时,可不可以冷处理?也让孩子做过淘气椅,有时有用,有时没用,到底该怎么办呢?
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不理睬,淘气椅也不仅仅意味着惩罚。这些方法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寻找平定情绪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孩子在房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落当“情绪暂停区”,让孩子给起个名字,比如“树洞”“堡垒”等等。
当孩子哭闹打滚,甚至打人时:
可以尝试着先去替孩子表达出情绪,比如: 宝宝的愿望没有达成,心里很难过。妈妈知道,愿意告诉妈妈吗?不能打人。
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父母需要能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是每一人对外界刺激的表达,情绪并没有对错。比如:宝宝心里难过,想哭一会儿是吗?希望妈妈陪在这儿吗?还是自己去“树洞”里呆一会儿?等宝宝不哭了,和妈妈谈谈好吗?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不是一撮而就的事,需要父母在了解孩子的个性,顾及孩子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和善又坚定地帮助孩子。
再者,帮助孩子拓展情绪表达的方式
孩子用哭闹,咬人等攻击行为来表达时,有时是因为缺乏交流表达的技能。父母可以在情景中教会孩子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比如在游乐场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让孩子自己解决,还是要大人参与。在家里可以通过动画片,相关主题的绘本,还有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伤心,妥协,交换玩具,分享等技能。让孩子专注于解决方法,每次进步一点点。
最后,当孩子有了进步时,多用鼓励代替赞扬
孩子的反应和行为变化会让父母知道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对自己和孩子要抱有合理的期待。改变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当孩子从每周哭闹5次,变成3次时,请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大大的鼓励。不要仅仅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更要具体地描述孩子行为的改变,让孩子自己说说是怎么做到的。
比如:
今天早上宝宝醒过来,自己主动穿衣服,穿鞋子的时候,会叫妈妈来帮忙。太棒了,能告诉妈妈宝宝是怎么做到的吗?
宝宝搭积木,这个图形是第一次搭,宝宝一直在尝试!
鼓励更多地关注在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让孩子知道在失败的时候,困难是可以慢慢克服的,失败了并不代表自己是个不好的人。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是可以依靠的。也能让孩子理解到,失败和挫折也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孩子的行为常常像镜子一样映出了父母的模式,也会引发父母的诸多反思:
是自己的养育方式
让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吗?
我的情绪控制是怎样的?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改变时,旧的循环就有被打破的希望,用爱和鼓励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