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教养孩子,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是这样呢?是否也是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一股脑地发泄出来,之后还是一切照旧呢?
说到教养孩子,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是这样呢?是否也是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一股脑地发泄出来,之后还是一切照旧呢?教育实际上是一件极其朴实极其自然的事情,它随时随地的发生着,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养育孩子改变,该发生的期待的相信的都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让我们从早上起床问候我们的孩子开始,这是我和女儿的一天:
“早上好!”我的问候;接着我告诉女儿“我们40分钟后出发,我做早饭!”然后是她起床穿衣收拾,洗脸刷牙,喝水。我端上早餐,她自己吃好,把碗筷收拾下去,我给她梳头,之后我去开车,她收拾书包。
看上去很平静,她在车里看书,下车时一定要说“祝你开心!”
这只是上学的某个早上,看上去比较理想化。放学,搂着她的肩一边走一边说今天发生的趣事,眉飞色舞,在车上也会讲今天不开心的事和正烦恼的事,回到家吃水果,写作业,听她喜欢的郭德纲...
一切都是按照她的计划进行着,我只提醒重要的事情最先做...
一切显得那么理想,是的。
殊不知这样的情形出现之前,我们之间有更多的是对抗拉锯,我还没睡好,时间不够了,要迟到了,愤怒生气,烦躁委屈充斥在我们周围...
这样的情形也有过。
刚才一天的情形是经过一次次的一天天的训练而有一天呈现出来的!所以大家别着急,每个孩子都是向善向上向美的,每个父母也是具有无比大的潜力的!
看看,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积极主动,发自内心地去喜欢热爱一件事呢?
首先我们要先来看一看,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变得不主动的!
1,从最小呱呱坠地起,父母捧着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宠爱溺爱着,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碰,很危险,不安全,怕他冷,我们小孩子的身体在父母的担心中诚惶诚恐,我们说限制孩子的身体就等于在限制孩子的思想。
我们没有给与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自由和自主,他失去了一些掌控自己身体熟悉的机会,就会莫名地害怕他未知的一切。宠爱让孩子失去的好奇心和探索心。
2,严师出高徒,我们秉持着严格严厉地教养方式,犯错要打小手,做错事做妈妈不允许的事要罚站或者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们玩等,孩子害怕妈妈爸爸,害怕老师,在高压控制下的孩子听话,但为了不受惩罚批评,他会把自己的想法压抑,只做大人喜欢的,要求的。
控制严厉的教养让孩子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失去主见,一味地顺从他人,人与亦云。
3,在积极鼓励的教养方式推崇的今天,我们开始赞美孩子表扬孩子,在“你真棒!”“你是我的好孩子!”“你做的棒极了!”“妈妈为你骄傲!”等等的一系列的表扬中,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注重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这些外在的“糖衣炮弹”对他来说很上瘾,当能够得到这些表扬或奖励时,孩子们是愿意尝试的,但凡具有挑战的,他都会退缩,止步不前。
表扬及外在的评价让孩子失去了对未知挑战前进的勇气!
4,从小时候,我们父母就在告诉孩子什么食物有营养,什么书开卷有益,什么人不可以深交,什么事不能够尝试,所有的都是爸爸妈妈的选择。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选择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夹自己喜欢吃的菜,没有让他买自己感兴趣的书,没有让他去尝试交自己想交的朋友,没有让他尝试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失去了话语权和选择权,从此孩子没有了自主性。
以上这四点都是让我们的孩子丧失自主性,丧失高自尊和好奇心和探索力的原因,恰恰是这些丧失,导致了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主动连接的拒绝。
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曾经指出,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是向上向善向美的,他用了一个德文去表述这是社会情怀,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把他翻译成为“社会责任”,每个孩子都是愿意去向集体和家庭社会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能力的。
所以作为养育者,我们要保护好这种原动力,它就在孩子内心深处,我们只需要把它牵引出来。
我们说,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一定是主观能动性强的人,主观能动性就代表着认识外界的能力和改造外界的能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如何形成是一直是没有确切的研究成果,但是区分于人与其他生物的标志之一。当然我们对孩子主动性的定义只是一个初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要求,希望孩子对外界事物保持好奇,以及积极参与认知和改造的外界的活力。比方说对于自己的事情,上学起床刷牙洗脸洗衣等生活自理方面,还有写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功课等学业方面,结交朋友等人际方面,无非是这三大块,但这些只有到了正式上小学或幼儿园大班我们家长才感觉初见端倪。
那么主动性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
孩子的主动性是从给与孩子选择权开始形成并可以强化训练的。
孩子的主动性的形成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0-3岁)身体的选择权。
给与孩子自主驾驭掌控身体的自由和选择。
2,(3-6岁)心智的选择权。
给与孩子选择食物自己物品的选择权。孩子在选择中慢慢积累对事物的认知和对自我内在的判断,再一遍遍的选择中练习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感知能力以及对事态大局的把控,逐渐形成意志力。
3,(6-12岁)朋友的选择权。
给与孩子选择自己朋友的权力,在于人际的交往中与连接中,对自我的认知和外界的认知更加有深度和广度,面临更多的选择矛盾并训练。
4,(12岁-18岁)爱好的选择权。
这时候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有着明确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即使不知道这个爱好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但心里已经有个模糊的方向。这时候会形成理想和道德的认知,三观形成,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父母朋友。
好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最实际的,
如何让孩子变得主动性更强一些?
1,给与孩子身体的自由。
也就是在0-3岁。孩子在运动体验中了解自己身体的机能,这样才提供了孩子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体的能力。掌控身体是掌控自己思想的基础。
2,给与孩子选择食物自己的物品的权力。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尝试给与少量零花钱。孩子在选择中更加明白了解自己的意志,一遍遍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意志力的培养与加强。当有了意志力,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才能够被激发,才能够持久地去做一件事。
3,正确地鼓励孩子。
鼓励到孩子的内在,而不是表面。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请听取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父母进行引导。共同制定规则监督执行。比方说,日常惯例表的制定,朋友之间矛盾的疏导,老师与自己的之间矛盾的引导。
4,允许孩子犯错误。
善于在错误后积极启发引导孩子。让错误真正成为成长的机会。
5,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决定后的后果。
从小不放手,长大放手才会体验更差更无法接受的后果。
6,相信孩子。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孩子是否具有主动性的培养上,我们父母的角色就是教练。
发生了什么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发生后
我们的态度和决定!
当问题发生了,
真正的教养才开始!
孩子的主动性自主性
才是真正能够让孩子成长的因素!
请允许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