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想带宝宝去看牙,怎样让他不害怕?

【摘要】我们很多人对看牙有很大的恐惧,宁愿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也不愿意去看牙医;宁愿智齿一次又一次地发炎,也不愿意听到 “拔牙”两个字。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11%~20%的成年人对看牙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

我们很多人对看牙有很大的恐惧,宁愿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也不愿意去看牙医;宁愿智齿一次又一次地发炎,也不愿意听到 “拔牙”两个字。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11%~20%的成年人对看牙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相信在中国,这个数字也不会低。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惧怕看牙,那你就要多花点心思。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看牙体验?而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父母的情绪和态度

一个名为Wright的研究人员用焦虑量表评估母亲的焦虑时发现,如果母亲焦虑,孩子更可能不配合齿科操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牙医行业的深度研究反复证实,母亲的焦虑是儿童看牙出现抗拒行为的重要因素。

另一名研究者Thompson发现,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如何表达情绪。父母若积极乐观,孩子应对日常压力时就能积极面对;而相反地,消极表达占主导的父母,孩子往往不会承受和处理压力。

引导方式:

克服自己的看牙恐惧;在孩子面前谈及看诊或看牙时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我第一次带一岁半的儿子去涂氟时,我兴高采烈地跟孩子说,“妈妈带你去看看牙医,涂一层甜甜的东西保护牙齿,那里还可以躺着看动画片呢!”

对诊疗的需求

研究员Wright和Alpern发现,如果儿童意识到口腔出现问题(比如有龋齿需要补牙),那么焦虑程度很可能会增强。研究员Yang和他的同事研究了195名3-7岁的儿童发现,比起带孩子去做口腔检查或者做涂氟等预防保健治疗,儿童出现龋齿时行为不配合显著增加。

应对指引:

给孩子养成定期看牙和口腔预防保健的习惯,不要等到牙痛需要诊疗时才去看牙医。

根据美国齿科协会的建议,孩子应在第一颗牙齿萌出的六个月内去看牙医。让孩子从小养成看牙医的习惯,可以减少对牙医的害怕,并能预防龋齿的发生。

在看牙前与牙医的沟通

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看牙之前与医生简单沟通,有助于牙医对孩子进一步了解,以便诊疗过程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面对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尤其是第一次看牙医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坚持和耐心去引导。

应对指引:

在见到儿童牙医后,跟医护人员简要地介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偏好。

过去的就诊经历

第一次带孩子去看儿童牙医的体验非常重要。研究员Wright和Bailey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曾经在看牙时经历过不愉快(不一定经历疼痛),那么以后孩子很可能抗拒去看牙。

应对指引:

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医时,好好挑选齿科诊所和牙科医生。第一次看牙时提前几天为孩子做好准备,读读牙齿牙医相关的绘本。

谁陪同孩子第一次看牙医

研究已证实,在孩子最信赖的人陪同下第一次看牙,小孩子的表现会更好。

应对指引:

前几次看牙医时建议由孩子最信任的家庭成员陪同,甚至可以带着孩子最爱的玩具。

医生操作时父母是否陪伴

研究员Gonzalez发现,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经历痛苦的医疗过程时在场,而大多数儿童也希望父母在场。在诊疗时,家长若在场,家长和孩子的焦虑程度都会降低。父母可以在场陪伴孩子,但不建议父母过多参与诊疗过程,甚至打断医生。

应对指引:

家长全程在旁陪伴孩子诊疗,但是不干预、不打断医生的诊疗过程。

诊疗时父母的言论

父母请不要把以下信息在诊疗时传递给孩子,因为它有可能促进孩子的焦虑。

安抚言论:“别担心”、“我不会让医生伤害你的”、“快好了”、“还有两分钟”

让孩子选择:“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批评:“你今天表现不好”、“你怎么不像别的小朋友那么乖”

道歉:“对不起,弄了这么久”、“我希望他们没有弄疼你”

同情:“我知道这很疼”、“你肯定累了”

恐吓:“我要打你了”、“你这是在害自己”

不恰当的语言:“你只要别动什么都可以”、“医生会尽量不弄疼你”

在孩子看牙时,父母常常会这么说,但是这并没有实际好处。孩子们可能以为父母在安慰自己时也害怕。孩子并不能理解所有事情,但是你的面部表情、声音、语气语调和说话内容都有可能影响孩子。无效的安慰会让孩子觉得情况令人担忧,还可能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不愉快的方面。另外两名研究人员Chambers和Walker的两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这些安抚可能会增加孩子的不适。

应对指引:

在孩子诊疗时可以跟孩子谈论以下话题:

与诊疗无关的孩子喜爱的事情:玩具、食物、动画片、孩子想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孩子熟悉的喜爱的东西、绘本里的故事。

应对策略:“现在深呼吸”、“使劲握我的手”。

幽默:“上次爸爸吃蛋糕是不是吃到鼻子上去了?”

模拟游戏:戴面罩时可以说“让我们玩宇航员的游戏吧”、打针的时候可以说“让医生赐予你魔法力量吧”。

最后,McMurtry的研究显示,父母的高兴表情和积极上扬的声调对孩子有积极作用,多跟孩子谈谈愉快的话题。

标签: 亲子教育 教育方法 育儿经验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