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女儿两岁,从小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都是软柿子的主,被抢了东西,不会打回去,排队也一直让别人。我和她说要大声说出来,这样别人就不敢对你这样,她却一直说她不知道。我感觉好像是不敢。
我的女儿两岁,从小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都是软柿子的主,被抢了东西,不会打回去,排队也一直让别人。我和她说要大声说出来,这样别人就不敢对你这样,她却一直说她不知道。我感觉好像是不敢。如果突然去一个孩子很多的地方她也会好像很害怕一样,一定要我抱着,我甚至都打算示范给她看如何呵斥别人,可是又怕别的家长有意见。
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急性子的妈妈,女儿的成长方式和你的设想也有一些偏差、使你感到不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给出的建议还是让她自由的成长,哪怕是吃亏也是很必要的经历,需要她自己去感受,并且帮助她理解这些不同的感受。
孩子之间有自己的社交方式,你的女儿还只两岁,很多你觉得不公平的事情,在她的世界里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判断标准。
特别是2岁这个年龄段,一般都建议成人利用环境的设置来避免争抢,而不要教孩子分享或者其他一些他们更本无法理解的概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很难从别的视角思考问题,那个抢他玩具的孩子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动作会对你的女儿产生伤害,你的女儿表达方式也非常有限,可能她的表达不足以让那个抢她玩具的孩子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这种你看到的不公平,她的朋友圈里一定会有人也会这么感受到,我在工作中经常看到幼儿园的孩子会自己建立“朋友圈”,并且会替好朋友打抱不平。这就是非常自然的社交方式,只要没有成人的过度介入,这种圈子总会自然形成。
另外,如果父母本身特别强势,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就会相对差一些,一方面他们害怕做错,另外一方面,成人也会替他们包办。
因此我还是建议你可以反思一下平时与女儿的交往是否过于强势,2岁的孩子特别擅长捕捉成人表情,希望多用笑容来传递你对于孩子的自信,而不是愁眉苦脸的让孩子感到不安以及沮丧。
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很害怕,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对于陌生环境的警觉,反而是一件好事。如果她真的到哪里都不害怕了,我觉得反倒需要担心。
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纳她这种害怕的情绪,并且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与她一起适应。千万不要一个劲的往外推,逼她勇敢,甚至把孩子的“害怕”当成一种“病”来看,总是想办法快速的消灭这种情感。当孩子对父母互相做够信任的时候,她自然会愿意采纳父母的建议,因此不太建议从现在就强行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思路去执行,而是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语言或者神态是否把这种急躁与不安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让她也变得十分不自信和焦躁。
平时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观察孩子,尽量多看她的优点,忽略她不太好的地方,让父亲也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以及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比任何教导都要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父母都会有这些担心,就是“我的孩子属于逆来顺受型的,不会反抗,很担心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不合理甚至是强势的要求和行为?
其实,要想帮助孩子改变,前提一定是我们家长自己先改变。所以,我的建议有几个方面:
1、 允许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在提问中妈妈提到孩子“不敢”、“害怕”,显然妈妈对这种反应是不接受的。
实际上,当孩子在害怕、不知所措甚至哭的时候,父母们应该做的,首先是去接纳孩子的不良感受,帮助孩子梳理并说出他的感受。
比如:“妈妈看到刚刚小朋友抢你的东西,你哭了,是因为你感觉到有些害怕,他那么大声的跟你说话,还抢走你的玩具;你可能还会有些生气,他没有礼貌的从你手中抢走了你的玩具……”
经过这样每一次的“情绪摊开”谈话,你会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停止不知所措、惊恐的行为,还会学会如何向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为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2、 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学会关注孩子的优点。
梳理完孩子情绪后,孩子这个时候会相对情绪平稳一些,我们父母们再进行下一步鼓励的工作。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看到你没有像那个小朋友一样去打人/抢东西,这一点非常正确。并且,你在这个小朋友抢你东西的时候,还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我们去描述孩子在这个事情过程中的表现时,孩子自己也会去回忆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与他人的互动,并对自己正确行为进行了强化,好像也没有那么担心和害怕了……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
3、 头脑风暴应对方案,引导孩子关注解决方案。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还可以怎么办?”
父母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想出应对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头脑风暴时候家长帮助孩子把所能想到的方案都全部记下来,不用评判和讨论是否正确。罗列出来很多种可能性以后,再来从中讨论和选择可执行的方案,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