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你想要个乖孩子?还是好孩子?

【摘要】“你想要个乖孩子?还是好孩子?”听起来乖孩子和好孩子貌似没什么区别,但仔细想想,乖孩子真的就好吗?好孩子真的就必须乖吗?今天我为妞儿们准备了三个小故事,看完也许你就明白了。

“你想要个乖孩子?还是好孩子?”听起来乖孩子和好孩子貌似没什么区别,但仔细想想,乖孩子真的就好吗?好孩子真的就必须乖吗?今天我为妞儿们准备了三个小故事,看完也许你就明白了。

● ● ●

有一次我和一帮朋友到一个闺蜜家,她孩子大概是看到有人来做客,一直很兴奋,有点“人来疯儿”,不停拿玩具出来给我们展示和玩耍。

晚饭过后,我闺蜜对她孩子说:“你快去洗澡刷牙,看会儿书就睡觉!”小朋友好像对这个命令不甚满意。“妈妈我想先看书,然后再刷牙睡觉。”

“睡觉前看书容易安静。”

“可是我现在不想洗澡。”

“让你去你就去!”

孩子瘪着嘴,哼了一声到房间里嘤嘤哭了起来。我们一帮朋友见此情景有点尴尬,只好讪讪道别…

● ● ●

还有一个闺蜜,夫妻俩对女儿的教育和生活都抓得非常紧,严格制定吃饭、睡觉、玩耍的作息时间。所以孩子在大家眼里一直都是乖宝宝。

但当小朋友经历2-5岁的“第一反抗期”后,一切都变了。

要孩子自己吃饭,她却总爱自己拿勺子去碰大人的饭菜,结果弄的一塌糊涂;晚上明明讲了很多故事,可到了要睡觉的时间,孩子不仅不睡,反而蹦跶起来精神更好了……总之怎么逆反怎么来。

有时候夫妻俩难免要冲着孩子发脾气,甚至用上了体罚的方法。他们被孩子的“不听话”折磨得十分焦虑和抓狂,她说自己的规则完全被一个孩子给打乱了。

● ● ●

最后说个做爹的朋友。有一次他和孩子试图通过猜拳来决定玩游戏的次数,规则是这样的:如果爸爸赢了就玩三局,如果孩子赢了就玩四局。

结果爸爸赢了,孩子瞬间躺倒哇哇大哭。

虽然表面上看是孩子“痛失”了一局游戏,但他和爸爸之间已经达成共识,制定了规则。

爸爸抱着泣不成声的孩子讲了个道理:如果你耍赖皮要多玩一局,爸爸是不是也可以耍赖皮就不玩了呢?孩子哭了一阵子,渐渐平静了下来。

● ● ●

听话就是好吗?

我难免想到自己的亲子关系,有时候我对孩子也会做些“强硬的规定”。

有些规定是客观规则,有些是我觉得因该如此。偶尔他的反对意见会让我有些恼火,甚至来不及多做沟通,我就选择直接下达命令。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只是因为我们的控制欲望,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重要。

施压和命令的后果往往是妥协,但这样“听话”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曾有人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大人刻意要求听话,说不定真的会“坑”了我们自己的孩子。

听话的“好孩子”们往往按部就班、胆小、缺乏创造力。孩子习惯依赖大人,因为他们的生活都是被别人规划和安排好的,一旦有冲出规则的妄想便被冠以“不听话”的定义,在他们常年被灌输的意识里,不听话=错误。

● ● ●

听不听话不如来个度

曾有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上面这些孩子的特点,看上去每一条足够令人头疼不已,似乎都是我们眼里不听话的孩子。

可是难道真的由着他们调皮捣蛋,毫无规则变成“小霸王”吗?显然也不该如此。

所以,我们不妨试试在听与不听话之间建立一个度:把“听话”分成不同的层次,何时该听、何时适当听、何时可以不听。

超严格的社会准则

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由人类共同决定的准则,这个准则不应该逾越践踏,比如交通、公共秩序,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告诉孩子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这一部分的规范,我们必须严格执行。

好商量的时间安排

孩子们每天都应该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让生活安排得更为丰沛。这一部分,孩子可以逐步参与商议,适当的满足和引导他们的想法,大家一起得出得规则并严格执行,也是让他们学会自我安排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千万要注意,一旦规则落定就不该轻易更改,否则容易变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该放手的做事方法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许还可以给他们一些“不听话额度”。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适当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达到目的,也许会有冒险,也许会脱离大人的方法,但只有放手,他们才能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成就感。

做父母的总希望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然而真正权威的基础往往来自于信任和自愿。

虽然孩子生来就称我们为爸爸妈妈,但其实家长的自我素养、对家庭的贡献都决定了权威的程度。

如果真的想要让孩子听自己的,不妨也先来一次自我审视:是否以身作则、是否有深入的亲子沟通?千万别仅凭一时的压制来获得结果,这样的“精心调教”或许真的会适得其反。

如果真的想要让孩子听自己的,不妨也先来一次自我审视:是否以身作则、是否有深入的亲子沟通?千万别仅凭一时的压制来获得结果,这样的“精心调教”或许真的会适得其反。

到底要个乖孩子,还是好孩子?现在,你有答案了吗?

标签: 幼儿教育 教育反思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