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朋友,每年我们都要过很多很多的节日。那么大家听说过“端午节”这个节日吗?你知道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吗?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一天,要吃好吃的粽子,还要看划龙舟比赛呢!今天我们通过几个关于端午节的胎教故事了解一下关于端午节的事情。
差不多是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有一位叫作屈原的人。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很爱国的大臣。屈原不幸遭到坏人的陷害,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屈原非常伤心,写下了很多怀念祖国的诗歌。后来,屈原的祖国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灭亡了。屈原听到这个息后,就在农历五月五日那一天,来到汨罗江边,投江自尽了。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屈原死后,很多老百姓来到江边祭奠他。渔夫们驾着小船,在江上来来回回地划着,希望能将屈原打捞上来。为了防止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大家还用苇叶把糯米包起来,煮熟后扔到水里喂鱼喂虾。
后来,每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大家都会包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于是,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故事点评: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伟人屈原,更希望大家在这一天能陪自己的家人一起包粽子、看赛龙舟节目,多多陪伴自己的亲人。
树林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可会讲故事了。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听老奶奶讲故事。每天吃了饭,就聚集到奶奶家听奶奶讲那有趣的故事。时间长了,都成了动物们的一种习惯了。
可是,老奶奶身体不好,奶奶病了。奶奶的嗓子不能讲故事了。动物们很着急,怎么办?奶奶病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讲故事给我们听了。
后来,奶奶想了一个办法。自己不能讲故事了,那就把故事包在粽子里面,谁吃了粽子谁就可以给大家继续讲故事了。
于是,老奶奶开始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啊,来了一只小松鼠。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吃了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还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
快看,那儿有个小姑娘在采蘑菇呢!
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扔下竹篮拼命逃。
糟糕!想个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呢?
有了,有办法啦!它们去采了好多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脚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蘑菇就像一把把撑着的小伞,站起来了。
过了几天,小姑娘又来了。呵,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着了迷。
小姑娘回家了,她拎了满满一篮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故事,要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从那以后,动物们要听故事了就会找小姑娘给它们讲。小姑娘也非常喜欢和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的感觉。
故事点评:故事中的粽子是传达故事传递爱的载体,老奶奶自己不能讲故事给小动物们听了,把故事包在粽子里,小动物们吃了粽子不能说话。老奶奶想到找采蘑菇的小姑娘吃了粽子将故事给大家听。后面小姑娘在小动物们的巧妙方法下,不仅收获了蘑菇,吃了老奶包的粽子后还收获了故事,因为爱和大家在一起讲故事,还收获了很多小动物朋友。
曾经有个小孩叫小明,他很不喜欢吃粽子。有一年又到端午节了,吃粽子时他给吐了,等村民吃完粽子后,小明很饿,但还是不吃粽子,小明饿昏了。于是,有个魔王就来抓他,因为魔王很怕粽子,以为吃过粽子的人就会有法力,魔王把小明带回了居住的洞穴,并带回了小明的家人为小明准备的粽子,等魔王正准备吃小明的时候,幸亏小明的家人赶到,魔王一看他们都吃过粽子,就连忙地逃跑了,然后家人把小明解救出来,说: “看到了吧,吃粽子就有好处,可以不被魔王抓。”
等到第二年端午节时,魔王以为小明还是不吃粽子,所以又去抓他,等魔王从小明家的窗户偷看时,小明偷吃了两、三个粽子了。魔王不小心碰到了小明家的窗户,小明立刻出来一看,又是那个大坏蛋魔王,魔王一看小明就害怕了。现在可好了,小明终于爱上吃粽子了。
故事点评:知道吃粽子的好处之后,小明终于爱上吃粽子了。吃粽子是每年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希望小朋友们这天和家人一起完成这个仪式感来纪念屈原,来庆贺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希望借着节假日,小朋友们能学会节日的由来、习俗和陪伴爸爸妈妈。
老鼠一家,就住在走道上的夹层里。走道紧挨着小娟家的厨房,每一天,厨房里都有香喷喷的味道飘过来。这天,从小娟家的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又浓又特别,三只小老鼠馋得直流口水:“今天一定是个好日子!” 不一会儿,鼠爹鼠娘给孩子们带回了礼物,哇,是一个绿的、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呢?今天又是什么好日子呀?
故事点评:端午节虽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传统和文化在孩子眼中或许是非常抽象的,《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一书从老鼠的视角出发,以味觉和视觉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探索和发现这个节日的奥秘和乐趣,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传统节日所蕴涵的特色和韵味。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可是小艾非常喜欢的节日,因为小艾最喜欢吃粽子了。她问妈妈,什么粽子最好吃?妈妈说,太婆包的粽子最好吃。于是,小艾和妈妈一起踏上了回乡的旅途。这个端午节,有菖蒲和艾叶的淡淡香气,有头戴虎头帽、身上挂香囊的热闹嬉戏,有放河灯许心愿的真挚情意,当然还有太婆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
太婆是小艾妈妈的外婆,已经八十岁高寿了,住在一个江南古镇上,那是妈妈出生的地方。小艾从小住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常听妈妈说起,却从未去过。江南古镇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妈妈,今年我们一起回古镇过端午,去看太婆,好吗?”
“小丫头片子,你是嘴馋,想吃太婆包的粽子吧!”妈妈刮了一下小艾的鼻子,打趣道。
“城市里买来的粽子和太婆亲手包的粽子,味道肯定不一样呢!”小艾满怀期待地说。
一片云,一轮阳。水乡的早晨真热闹。岸上,吆喝声,此起彼伏。水里,乌篷船,来来往往。
上学的娃娃们打打闹闹过小桥。“太婆,太婆,你在做啥?”“我在等囡囡,她说五月初五就回来。”娃娃们吵着要吃太婆的粽子,搂着太婆躲猫猫。“好,好!”太婆笑得眼睛变成了弯弯的月亮,“别闹,乖囡囡,放学后一人一只粽子。”
太婆坐在自家门前,笑眯眯地包着粽子。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在太婆家灶头的锅里煮着,这是囡囡最爱吃的。
太婆包的粽子,在水乡古镇是除了名的。每年端午,大伙聚在一起喝黄酒、赛龙舟的时候,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吃吃太婆包的粽子。
“好婆!”妈妈来到家门前,放下行李,嗲嗲地喊道。
“哎!”太婆放下正在包的粽子,咪起眼睛,抬起头大声应道。在八十八岁的太婆面前,三十岁的妈妈又变回了那个当年扑到外婆怀里撒娇的小女孩。无论妈妈多大,在外婆的眼里都是小女孩。看到了吗,妈妈是一路狂奔,小艾呢,则有点羞怯的躲在行李箱后面。
“小艾,要有礼貌哦!快叫太婆!”妈妈蹲下身子,叮嘱小艾道。
“太婆好!”小艾有些含羞,躲在妈妈背后,露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太婆问好。
“乖囡囡,都这么大了,跟你妈妈小时候一个模样。”太婆把小艾搂在怀里,“瞧,这眼睛,这鼻子,这嘴巴真像。”
躺在太婆怀里,小艾感觉好温暖。
小艾唱起了童谣给太婆听,那是妈妈一直唱给她听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好,好!”太婆笑得乐开了花,没了牙齿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大,“呵呵呵”的笑声好响好响。
太婆为小艾亲手做了一个粽子香袋,红艳艳的,煞是好看。小艾好喜欢,一直挂在身上。
太婆又为小艾做了一顶虎头帽,虎虎生威,神气极了!
午节,镇上好热闹。娃娃们头戴虎头帽,身上挂香囊,玩疯了。
小艾饶有兴趣地观看小镇上的舞龙表演。
小艾被邀请和娃娃们一起玩转圈圈游戏,小艾栋转转西瞧瞧,玩得开心极了!
小艾放着河灯,许下心愿。
河面上星光点点,传递出绵绵思念。
说起端午假,小艾心中还有很多为什么。
“为什么要喝雄黄酒?”
“为什么要赛龙舟?”
“为什么要吃粽子?”
“为什么挂哎呀和菖蒲?”
“为什么戴虎头帽?”
“为什么挂香囊?”
“为什么放河灯?”
“为了驱毒辟邪。”
“为了纪念爱读大诗人屈原!”
在古镇的几天,小艾迟到了妈妈一直念叨的、这世上最好吃的粽子——太婆包的粽子!
“妈妈,明年端午节我还要来!”小艾认真地说,“到时候,我来包粽子给你和太婆吃!”
“好!”妈妈亲了亲小艾,温柔地答应。
太婆听了,眼里泛出点点晶莹的泪花。
小艾累了,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闻着粽子清香的芦叶味道,甜甜地睡着了。
今夜的月亮好美,像太婆、妈妈和小艾梦中幸福的笑脸。
一盏一盏河灯,默默地飘向远方,一直到达思念的尽头……古镇的静夜被照得好亮。
故事点评:那一团团的白雾,是不是感觉很有烟火味,很温暖。想起我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包包子,厨房里全是这种白雾,人都快看不到了,孩子们高兴地拿着包子边玩边吃。现在的孩子都很难体会到那种快乐了。故事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述说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