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子间的情绪总是双方的事,有时候是父母个人原因情绪化,但更多时候是孩子过于情绪化。孩子为什么情绪那么大波动?
我们对孩子情绪的处理态度,
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评价和解读。
负面解读必然导致负面处理方法,
只讨论如何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你认为孩子正在乱发脾气,
必然会想要惩治,压抑也没有用。
我们并不是说家长不能发火,
如果孩子做错了,发火也是有理。
但问题是,孩子真的做错了吗?
他哭闹情绪化,就是无理取闹吗?
【经典说】
《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的笑、哭泣和害怕》
孩子不懂得对事情进行全盘的综合考虑,也不知道要将事情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他不会深思熟虑,一旦有了情绪反应,就会立即受情绪控制而无法逃脱。
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倾向于赋予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一定的意义,这是天性使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整合和诠释自己所感知的一切,其依据就是自己拥有的那一点点信息。
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对他的举动妄下结论。
我们需要倾听他的心声,我们要努力弄清楚他经历了什么,明白他的感受。
我们虽然无法猜出孩子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可以做到不忽视孩子的感受。
如何倾听孩子的需要并帮助他解开情感的症结呢?
要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机会通过哭泣、喊叫、颤抖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想着让他安静下来。
哭泣、喊叫、颤抖都是表达痛苦、缓解压力和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
如果他啼哭不止,那他所需要的就是你的倾听。
孩子的思维方式对成年人来说可能缺乏逻辑性,但他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我们只有陪着他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才能真正帮助他,用一种与他不一样的视角将他的处境解释清楚。
【晴妈说】
上一篇我们讲的是解读自己,
这一篇讲更加困难的:解读孩子。
我们的最大问题在于经验太多,
遇事总忍不住落入过去的套路。
孩子的最大问题在于经验太少,
遇事总按照一点点经验幼稚解读。
请相信,许多冲突并不是谁的错,
只是我们用套路去理解孩子的心。
孩子为什么有时突然被点燃?
是因为他们常为小事赋予大意义。
这个意义他们自己未必说得出,
也不是按照全世界的标准去衡量,
而是在他们内心的小世界很重要。
他们把每一件事当作自我的验证,
把每一样失去当作失去全世界。
如果满心期待的结果不能实现,
对他们而言,是丢失了一个人生。
小孩子大致上一两岁认识自己,
两三岁开始形成对世界的看法。
对孩子而言,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都是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的事。
他在随时随地探知自我和世界,
探知自我的范围、世界的冷暖。
他始终在问:我是有能力的吗?
这个世界我可以探索或者改变吗?
所以孩子会为一点点小事痛哭,
对他而言,那是整个世界的崩溃。
他并不完全了解事物的因果,
会用魔力的方式填补逻辑的缺失。
他可能担心父母永远不再回来了,
可能担心失去小东西会影响未来。
对父母而言,我们没有心内之眼,
没办法随时了解孩子心里的逻辑,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去尊重,
不要太急躁地按自己的逻辑定性。
孩子有他理解、解释世界的权利,
也有尝试自己主导事情的权利,
虽然结果不一定好,逻辑不一定对,
但这种尝试的过程还是很重要。
我们成年以后是否敢于给出见解,
与从小到大得到的允许息息相关。
孩子不可能生来就理解所有事,
只有自我主导试错才能学会理解。
重要的是,他尝试感知这个世界,
这种尝试没有被嘲笑和批评压制。
我们可以给孩子多一点空间,
允许他对这个世界幼稚的想象,
允许他肆意汪洋的情绪爆发,
那只是不成熟,并不是故意耍赖。
早晚有一天他会学会现实的平庸,
喜怒波澜不惊,事情见怪不怪,
他会失去那些改变世界的渴望,
也失去情绪力,变得像我们一样。
只有到那一天,才感到童年可贵。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孩子仍是孩子,
一言不合就扑街,说明他们纯真,
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情感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