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大家伙儿有没有同感,老外好像比我们会玩儿。不是什么有钱人的玩法,就是海滩边涨潮前的沙子、冬天里没来得及融化的冰雪、地上的树枝、树上的松果等等总是能折腾出我意想不到玩法,而在这背后,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大自然的热爱。怎么才能让孩子长大了也像他们一样爱玩、会玩、热爱生活呢?
在德国是不提倡给小学年龄前的孩子看电视的,孩子们放了学就会野在户外:挖沙、爬树、骑车、踢球等等,玩到饿了,回家吃饭睡觉。孩子在家的时候,从来也不会有时间想起来开电视。
小孩子的听觉能力比大人敏感得多,这从小宝宝的辨音能力、多语言学习能力比成年人强得多就可以领教到。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年龄越小越重要。在大自然中让孩子聆听风声雨声、落叶声、花开声,这个好处可是大大的——
许多我们成年人听不见的声音都能被4岁以内幼儿敏感的听觉捕捉到,成为他们建立自己内心与世界联结的纽带;
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既能有效达到右脑开发,又保护住了孩子与艺术相通的灵性天赋不被扼杀。
以音乐来说,与其让小宝宝听各种人工合成的音乐,不如让他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保护好小宝宝敏感的脑神经突触,也就是呵护住了孩子的艺术灵性。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成年人自认为美的、经由艺术加工过的东西加给孩子的话,时间也是宜短不宜长。
我们在德国怎么做妈妈呢?从孩子会爬开始,我们最离不开的不是保姆而是沙坑。只要把孩子扔进沙坑里,就是我的自由、Happy时光来临了。我可以看书、聊天、放空自己,只要不离孩子太远,一两个小时内我是不会被打扰的。
为什么老外妈妈一个人带三个孩子不用阿姨不用老人,而我们老人阿姨齐上阵带一个宝宝还经常手忙脚乱?因为我们太喜欢打扰孩子了!
孩子正玩得高兴呢,“宝宝来喝水!”孩子正爬得欢呢,“宝宝,脏死了,不能爬!我来扶你走。”孩子正专注地看一朵花,“宝宝,来吃猕猴桃啦,有营养!”……
德国的孩子被从小扔到沙坑里傻玩,可是细细观察,我发现:几年下来,孩子就在这单调的沙子里玩出的新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一岁左右接触沙坑时他会忍不住去尝,满嘴沙子不舒服的体验让他再也不愿往嘴里塞;
大一点会走了就不再满足于一直坐在沙坑里挖沙子和摸爬滚打了,而是去沙坑附近的泵水区取水,把沙子弄湿然后给沙子塑形了;
再大点,发现孩子们在沙坑里拓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啦……
其实这只是表象上的变化,深究一下,意义就更加深远了。我在德国参加亲子培训师的培训时,老师们会一再强调——
如果要给3岁以内的宝宝准备玩具、准备材料,尽量选取自然界中能够找得到的物质,比如木块、树枝、棉花、沙子。这些是孩子能够看得懂的东西,孩子的心会安定下来,会很容易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结。
用这些东西来进行创作、玩耍、塑形也比较能够培养出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因为它们看上去单调乏味,可是孩子们却可以兴味盎然地玩一整天,这需要孩子发挥多么大的想象力、有多么高的专注度啊。而专注力与自主思考能力不正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学习力的基础吗?
这里有个做法是要避免的——就是当孩子专注于玩沙子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因为你自己觉得挖沙子单调、无聊而在旁边催促孩子快走,或者是为了成就自己,不停地展示给孩子看“宝宝你看爸爸用沙子搭了个小城堡”、“宝宝你看,你可以这样玩,来妈妈教你”…….
正确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扔在沙坑里,不去打扰他,你看你的书,他玩他的沙,除非孩子需要你的帮助。
思考能力的获得一定是在自己的生活被留白的时候,试想,如果一个人在你身边时不时地嘘寒问暖、时不时地对你谆谆教诲一下,你觉得你可以静得下心来思考吗?所以与其说是给孩子留出安心挖沙子的时间,不如说您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自由玩耍、自由思考的时间。
最后,切记——这里的自由玩耍不包括自由看电视,4岁以内的宝宝不包括光怪陆离的电动玩具。电动玩具是塑料的、人工合成品,孩子们无从感知它的来源,无从思考、探索。而且它已经好玩、吵闹到用不着宝宝再去发挥想象力开发了,所以你说它益智在哪儿呢?
您肯定要叫了:你不是刚说过不可以打扰孩子吗?我又不会玩,出去旅游既花钱人又多,你究竟让我怎么陪伴?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这么说吧,我自己感觉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在离开德国回中国前跟我先生约法三章:不论工作多么忙,周末一定要把我们的时间留给孩子,可以陪孩子郊游、看电影、看展览、演出,也可以陪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或者上学以后上培训班。
一家人在一起可能可以一起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一起做整理家务、给玩具分类的“游戏”,可以一起看一部适合孩子的电影等等。
阅读—最高效的亲子陪伴
但如果能够给到孩子的时间实在不多,那么最简单易行、并且是可以将时间化整为零的就是进行亲子阅读。
你可以绘声绘色、变换角色地给孩子读,比如选取一些语言简单又幽默感极强的书,比如《小猪和小象》
你还可以和着一定的节奏、旋律读:比如绘本故事《一园青菜成了精》就可以用京韵大鼓的腔调来读,手里还可以拿着筷子敲鼓点。
再比如,还可以带着孩子“玩”绘本。
亲子阅读绘本时一般经历一个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就是先要把绘本中寥寥几句话背后隐藏的背景、乐趣都尽可能地挖掘出来,挖得越深越多越好,然后再慢慢回到绘本本身。
以绘本界天王的《好饿的毛毛虫》——在毛毛虫进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带孩子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正是给孩子建立“数的基础”的好时机。
读到“星期”的时候就可以从它与星体有关的方面给孩子顺带介绍一下太阳系(可以再阅读太阳系相关的书籍,比如《神奇校车》,可以学唱《太阳系之歌》)。
读到毛毛虫破茧化蝶的时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蝴蝶,制作蝶艺作品、有各种手工创意,探讨蝴蝶与蛾子的不同等等。
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做的好玩的立体书,但这种书我一般不会多买,一来是价格贵,二来就像不赞成电动玩具一样,我宁愿在看书的内容的过程中去发掘出更多的创意、找到更多能够让我把书越读越厚的引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