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也是有烦恼的,父母们在平时的时候也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解决孩子的烦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烦恼。
当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孩子的烦恼,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轻者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会使孩子走入极端。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就会有烦恼。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烦恼呢?某小学副校长刘昕说,家长帮孩子解决烦恼,可这样做――
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创设家庭民主氛围,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家庭讨论,有自己的主见。
当孩子有烦恼时,他(她)就乐于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帮助解决、克服。
多关注孩子的烦恼。
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烦恼,以自己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对其置之不理,必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当孩子烦恼时,不妨耐心听听他们倾诉,多了解一下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烦恼,消除烦恼困扰。
教给孩子克服烦恼的方法。
一是学会倾诉。告诉孩子有了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学会倾吐自己的烦恼,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避免长时间积聚烦恼,产生紧张、悔恨、绝望等情绪。每天要留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如晚饭后,或临睡前,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替其分忧解难。
二是自我放松。告诉孩子有了烦恼,可到空旷之地大喊一声或有节奏地深呼吸。也可做感兴趣的事情冲淡烦恼,如看书、找小伙伴聊天、室外运动、听音乐、洗热水澡等。不要过多约束孩子,让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多种爱好选择,他们便会有多种自我放松的方式,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但教孩子处理问题时提醒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会大有裨益。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不要忽视问题。父母都不会希望孩子逃避问题,问题不被解决就永远在留那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严重。无论问题大小,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解决小问题是日后解决大问题的基础。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教授孩子识别问题和获取帮助的方法尤显重要。
二、不要过早干预。孩子一遇到问题,我们就立即“救援”,长此以往,孩子则失去“援救”自己的能力。相信你的孩子,他们天生就好奇心强烈、创造力丰富、恢复能力强。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学会运用自己的才智成功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学会考虑事物正、反两面,思考多种解决办法,然后选择最好的对策。支持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当他们被欺负或受伤时。但要留给他们足够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不要对一个问题过分专注。通常,一个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解决,是因为人们不能跳出来思考,或采纳别人的建议。要教给孩子如何多角度地看待一个问题,了解换位思考和倾听别人的观点是重要的生活技巧。如果,孩子明白看待事物的方式不是单一的,那么,他们就能包容别人对问题的质疑,他们会对人更加宽容,并且,能够接受更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当孩子抱怨生活不公、让人伤心时,不要随声应和。诚然,生活有时存在不公,有些人确实为人不善,而且很糟糕的事时而发生。但因为不好的事就消极对待生活只会让自己更不开心,也是无能的表现。要面对生活不公的事实,学会接受苛刻的人。关键是要教育孩子在接受别人不公的看法和不可避免的坏事发生时,不要忘记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对于已发生的事情确实无能为力,那就教会孩子继续向前,而不是任其自怨自艾或者沉浸在无尽悔恨之中。
五、不要因孩子心情低落也跟着消沉。这样确实会让孩子感觉你和他站在一边,但这对孩子只会有害无益。没有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难受,这样只会火上浇油,增加难题,孩子也因此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要教育孩子着手处理问题,耐心讲解问题所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指出他们可能疏忽的地方。相信自己的人通常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事实,但我们总可以从中学到点东西。鼓励孩子的同时,也是在鞭策自己。
六、不要发脾气,接受孩子的无助。发怒、攻击和放弃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恶化。孩子本是向你发泄怒气、倾吐无奈,如果你因此发脾气,他们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却要反过来应付你。你要做的就是认真聆听,承认他们的感受。人有时需要适当的感情发泄,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适当的情感表达是允许的,但不要把其他人当做发泄对象。我们要教会他们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感情。
同时,我们要让孩子形成一种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烦躁时让自己冷静下来。叫他们练习深呼吸,必要时在做出任何行动前暂停一下或从一数到十。父母要帮忙让孩子明白体会自己的感觉的重要性,但让他们学会冷静并回归正题也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