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语:在夫妻二人两性携手相约相伴的数十年间,由于各自的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对未来生育的期望不同,理想的避孕方式也很不一样。那么,有孩子前、有孩子后、哺乳期
导语:在夫妻二人两性携手相约相伴的数十年间,由于各自的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对未来生育的期望不同,理想的避孕方式也很不一样。那么,有孩子前、有孩子后、哺乳期……在这么多的不同时期里,夫妻二人谁来避孕才是简便的、安全的呢? 理想的避孕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你想过吗,就像要一个孩子是两个人的事,避孕也不应该只是女性考虑和关注的事。究竟该由谁来担负家庭避孕的责任,是需要你和他共同协商、默契合作和彼此深切体谅的。
而所谓理想的避孕方式会由于夫妻生活的不同而变化。总体而言,你们采取的理想避孕方式应该是简便的,安全的;并且,从整体上讲对夫妻双方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如果你是:短期内不要小孩,但以后打算要。
谁来避孕:他VS 她 5:5
只要双方的身体状况都良好,完全可以平衡各自的身体感受来选择一种令你和他都满意的方式。
适合的选择:女性短效复合避孕片,阴道隔膜,阴茎套或阴道套,排卵期计算法。
随着夫妻关系的逐渐密切,你们可以选择彼此最适合的,最习惯使用的那种避孕方法,并且坚持应用它……
如果女性的生理周期稳定,你们的性生活也比较规律,就可以考虑排卵期计算法,但最好在排卵期前后使用屏障类的避孕工具和避孕药膏,在非排卵期结合使用性交中断法等。这是由于上述的各种方法,单独应用时避孕效果都不够肯定。
如果你们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如此规整和复杂,使用避孕套就可以了。女性短效复合片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类避孕药的避孕效果已经得到肯定,而且停止使用后短期内就可以恢复生育,最新的激素配方也更加安全,停用后近期妊娠也没有观察到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不适合的选择:长效避孕针剂,皮下埋植术
由于计划妊娠的时期最好是在停止使用长效避孕药物后半年以上,以避免残留的激素影响到胚胎的发育,所以,如果你们打算在一年以内要孩子的话,就要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贴心提示:
在你们计划妊娠之前最好全面安排适当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孕方法,仔细衡量这些方式是否存在影响预期妊娠以及胎儿的不良因素,并予以及时去除。
如果你是:正处在产后哺乳期
谁来避孕:他VS 她 7:3
理由:哺乳期的妈妈不适合用药。而且,妈妈已经承担了母乳喂养这项艰巨又伟大的工作,作为爸爸,当然应该更加体贴些。
适合的选择:阴茎套,阴道
套,子宫环,避孕药膏或药栓
屏障类的避孕工具仍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如果经过产褥期后,经过检查你的子宫已经恢复正常,尤其是你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月经以后,也可以选择子宫环来作为长期的避孕方式。外用的阴道药膏或药栓不影响乳汁分泌,且对哺乳期分泌相对减少的阴道还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不适合的选择:女性短效复合避孕片,过去的阴道隔膜
含有雌性激素的避孕药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并且会改变乳汁的成分从而影响宝宝的发育,此时你不可以再使用生育前习惯多年的处方;而单纯孕激素的避孕药物虽然在理论上对于哺乳并无不良影响,但对孩子是否存在长期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所以医生建议避免使用。
而由于经历过分娩的子宫颈口比较松弛,过去适合的阴道隔膜可能不能够完全覆盖而导致避孕失败。
贴心提示:
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在分娩(包括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同时放置子宫环,如果你希望从做新妈妈的第一天起就使用这种避孕方式,请提前向你的产科医生咨询。
哺乳行为本身就是女性天然的生育调节。如果是在产后6个月内给宝宝进行纯母乳喂养,你不需要同时采取其它的避孕措施;如果你的宝宝接受混合喂养或开始添加辅食,使你每日的哺乳时间和哺乳量减低,尽管你可能还未曾恢复正常的月经,但你和你的“他“应当考虑进行避孕了。
如果你是:已经当了妈妈,并且不准备再要孩子
谁来避孕:他VS 她 5:5
已经共度了多年风雨,在这个问题上,相信你们已经很有默契了。
适合的选择:子宫环,皮下埋植术,输卵管结扎手术或输精管结扎手术
这是夫妻间最长的避孕时期,一般为15~35年。选用避孕措施应以长效、安全为主。两性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不但可减少避孕失败,还可增加夫妻生活的情趣,增进感情。你仍可以选择女性短效复合避孕片或长效避孕针。你也可以沿袭观察排卵期的方法,在排卵期前后综合其它一种甚至两种其它避孕方法来防止避孕失败。
选择子宫环或皮下埋植术的好处是将来如果改变主意的时候,它们的可逆性比较好,而输卵管或输精管的结扎手术虽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万一做了手术的那一方因某种原因想要再次生育,恢复的机会也小很多了。
不适合的选择:没有绝对不适合的方法,已经“精于此道”的你们可以根据情况随意选择自己钟情的方式。
贴心提示:
长效的激素类避孕药物,
包括长效避孕针、皮下埋植述和带孕酮的子宫环,虽然都可以起到减少月经量和缓解痛经的作用,但也常常引起闭经或不规则少量出血的情形,在选择这些方法之前你最好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些后果。
如果你是:“候鸟”式的夫妇或两地分居的探亲夫妇
谁来避孕:他VS 她 7:3
需要规律使用的内服避孕药显然不适合你们的状况,而外用的避孕药不但麻烦,而且容易带来妻子的不适
适合的选择:阴茎套、阴道套与避孕药膏或药栓
不适合的选择:排卵期计算,各种避孕药剂
如果你们聚少离多,各种需规律使用的激素类避孕药显然对身体过于负累了。由于不规律的性生活,往往导致女性的“额外排卵”,采用排卵监测的方法也不能预防,容易导致避孕失败。
我们的妈妈们过去习惯使用的“探亲避孕片”,由于是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合成激素配方,用量高于普通的短效避孕片而避孕效果相对较差,建议不要长期应用。
同样的,不要依赖紧急避孕药!
贴心提示:其实,如果你事先计划好了“约会”的时间,可以考虑采用短期内持续服用短效的避孕药物来兼顾调整月经和进行有效的避孕!在此之前,你须向专业的妇科医生进行全面咨询。
需要特别关注的避孕细节
定期体检
如果你采用激素类避孕药(无论长效或者短效,口服、肌肉注射或外贴等),子宫环或皮下埋植术的避孕方式,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保证了你持续的健康状态,也保证续用的避孕方法(尤其对于子宫环)肯定有效。
患病与避孕
1,夫妻中有一人患急性全身性疾病或生殖道炎症时,应停止性生活;
2,女性患有甲亢、糖尿病、高血压、黄疸及其它慢性心、肝、肾疾病等不能用激素类避孕药及针剂,可用综合避孕方法,如非排卵期外用杀精子剂,排卵期前后再加用避孕套;
3,确属不能生育的女性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病可考虑输卵管结扎或放置子宫环;
4,女性如果月经量过多、贫血者可用口服避孕药、长效避孕针、皮下埋植或含孕激素的子宫环;
5,女性如月经量过少的可放置带铜的子宫环;
6,有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小肌瘤等的女性可用单纯孕激素的避孕药,如皮下埋植、长效避孕针等;
7,患有慢性生殖道炎症的女性可用避孕套或外用避孕药膏等,它们会对病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对精液过敏的女性可选用阴茎
套或阴道套;
9,患早泄的男性用阴茎套可改善性功能、延长性交时间;
10,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可能不宜用阴道避孕栓膜类的工具,因这种方式通常都是在使用后需等待一定时间后方可性交;
11,有痤疮、多毛或经前紧张症的女性可能更适合口服短效复合避孕片,在有效避孕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症状。
避孕新知
避孕产品是被医学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
她的新选择……
避孕药贴:避孕原理、效果与口服短效避孕片类似,只是把每天一次的小药片改为每周一次的缓释贴片。这种避孕贴片能够隐秘且舒适地贴在除了乳房或外生殖器外其它身体的部分,无论是在游泳、冲凉或潮湿的情况下,都不易脱落。它尤其适用于口服避孕片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女性。
阴道药环:这是由女性自行放置于阴道内由可弯曲塑料制成的环状物,它同样通过缓释激素起到避孕作用。这种阴道环只需每月更换一次,并可以在临时取出的3小时内,持续发挥避孕效果。
免疫避孕:通过注射“避孕疫苗”,促使性激素抗体的产生,使受精卵不能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目的。此方法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据说避孕效果理想并且十分安全。
他的新选择……
避孕药片或药针:应用激素类药剂阻止精子的产生,现在有不同的产品正在试验阶段。据说,供男性使用的避孕药不但效果高于女性避孕药,副作用也大大降低,而且在停止使用16周后,就可以恢复生育力。唯一的小小不便,就是“他”同时须定期补充雄性激素来防止性欲低减。
改变避孕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事
1,在试图改变避孕方法之前,必须对准备采用的新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掌握;
2,无论你过去服用哪种短效避孕药,在改用其它避孕方法时,必须服完当前的包装,不可中途停药,否则会导致月经紊乱或避孕失败;
3,如果你曾服用短效避孕药,准备更换为长效的避孕针或皮下埋植剂,最好先连续使用前者3个月以上,等身体适应了外来激素的调节再行更换,可以减少长效药物的不良反应;
4,如果你停止使用长效避孕针剂或取出皮下埋植剂而准备改用其它避孕方法,也最好先服用短效避孕药2-3个月,可以避免月经紊乱的发生;
5,当你准备放弃屏障类的避孕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帽等)而改服用短效避孕药时,一定要等到下次正常的月经来潮后,根据不同避孕药物的处方开始服用;在此之前,仍要坚持使用避孕工具;
6,如果你已经放置了子宫环,只要它效果可靠,定期检查子宫环位置正常,无不良反应的话,在它的有效期内就可以持续使用,不宜盲目频繁更换;
7,决定做绝育手术的夫妻,绝育术前一周要停止性生活;输卵管结扎术后一周或输精管后2-3个月内(需先行精液测定)还要采取其它避孕方法。
Google常见避孕工具
安全套:杰士邦安全套、多乐士安全套
外用避孕药:“妻之友”外用避孕药锭
口服避孕药:悦可婷长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口服避孕药(短效口服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毓婷紧急避孕药
宫内节育器:曼月乐宫内节育系统(长效避孕方法)
文:陈世红(北京庇利积臣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