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氨酶会传染吗?很多人将肝炎与转氨酶等同在一起,而众所周知,肝炎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那么,转氨酶可以传染吗?转氨酶会不会传染呢??
只要不是肝炎引起的就不会传染。
由于肝炎的主要指征之一就是转氨酶的升高,因此在很多人就想当然认为转氨酶活性增高就具有传染性,反之正常则没传染性。临床医生见到转氨酶增高的肝病患者也常常建议去传染科就诊。可见,转氨酶的有无、高低与传染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直接关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与转氨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他肝炎,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其他肝损伤,不论转氨酶水平高低均无传染性。因此,肝炎传染性的有无取决于肝炎的病因,与转氨酶正常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说,只要不是肝炎引起的就不会传染。
1、可用肝穿刺术直接取肝组织作组织学检查,以决定有无肝组织病变、病变的性质及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分期,并可检测肝组织中肝炎标记物作病原学诊断,还可作为重要的疗效考核指标。
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或纤维化的诊断,以及与某些罕见肝病的鉴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肝穿毕竟属于有创性检查,故多数病人难以接受。
3、临床只要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和正规的肝穿刺方法,并认真执行肝穿刺前后的常规检查、观察的有关规定,其操作应该是安全的。因为临床有不少疾病的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所以应进行鉴别,予以排除,以免误诊。
4、凡肝功能异常,并有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二项阳性,或肝功能及体征明显异常,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可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5、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及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史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三项中一项异常者,均为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进一步作肝细胞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1、化验肝功系列(包括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蛋白比值等)、乙肝病毒指标(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化验结果呈阳性,再复查一次,依然呈阳性,那基本可确认为某种病毒性肝炎所致。
2、体重过胖,很有可能为脂肪肝,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常伴有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含量升高。转氨酶高所呈现的症状或并发症状在这里同样适用。
3、常饮酒可以造成酒精性肝炎,特点为肝脏肿大,有压痛,且与脂肪肝并存,这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
4、有输血或血液制品史,有手术、外伤史,转氨酶高如果要确诊病因的话,一定要检查是否有丙型肝炎。
5、直系亲属或帝系亲属中有乙肝患者,尤其是父母有乙肝者,一定要检查乙肝五项,看看是否乙肝引起的转氨酶升高。
6、近期是否服用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果有,那就有可能是药物性肝炎引发的转氨酶升高。
7、女性还要注意有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检查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是否为阳性,这些也会引起体内的转氨酶升高。
8、既往是否患有胆囊炎、心脏病、肾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病也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
消化道感染甲肝、戊肝
预防方法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由于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定要把病毒吃进去才会发病,接触病毒性肝炎病人,靠戴口罩是达不到预防目的的。因此,防止甲肝、戊肝的感染,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以及饮食卫生,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公共场所的很多物品,如门把手、公交车上的拉手等,都可能沾染病毒,接触之后没洗手就吃东西,容易导致发病。此外,甲肝和戊肝病毒能在被污染的水产品中较长期存活,尤其是诸如毛蚶、蛤蜊、蛏子等“小水产”品,在采集、运输或销售过程中一旦被污染,再加上很多人喜欢生食或半生食这些“海鲜”,就很容易造成大流行。其实这些肝炎病毒煮沸五分钟即可杀灭,养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此类肝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血液、体液感染乙肝、丙肝、丁肝
预防方法注射疫苗,避免血液、体液接触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已有成熟的疫苗,并已被列入我国新生儿的免费计划免疫,免疫效果良好。许多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育龄女性都担心自己能否生孩子,如果孕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婴儿出生后除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这样绝大部分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同样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虽然目前尚无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只要掌握了丙肝感染传播的规律,合理防护,丙肝也并不可怕。
转氨酶比值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对于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应进一步检查,找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忌胡乱猜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因此要判断是否是由肝损坏造成的转氨酶增高还要综合其它肝脏相关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