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后妈妈,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生理的变化要想恢复到未怀孕之前需要合理、科学、正确的产后保健。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宝宝,您说是吗?
妈妈生完宝宝后,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生理的变化要想恢复到未怀孕之前需要合理、科学、正确的产后保健。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宝宝,您说是吗?
怀孕期间,准妈妈的生理状况会有极大的变化,不单是体重增加,血液、心脏、内分泌系统功能会改变,乳房、子宫、骨盆等构造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生理变化,是怀胎十月逐渐累积的成果,所以在生完孩子以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恢复。
在怀孕过程中,一般单细胞的准妈妈到了足月,胎儿、胎盘和羊水约共增加5Kg,两个乳房增加1 Kg,子宫增加1 Kg,血液增加1 Kg,还有组织间的液体约1 Kg,这些加起来就有9 Kg之多,其他诸如脂肪部分就增加得更多,所以一般妊娠重量的增加,建议是9~12 Kg,若超出12 Kg多余的就是脂肪。
一般而言,产后两周之内,体重可以减轻许多,其中包括属于胎儿、胎盘、羊水的5 Kg以及乳房、血液、体液的3 Kg和部分子宫重量的减轻,大约是9 Kg。至于脂肪部分,在产后运动的配合下,在3个月内可以逐渐恢复到产前的身材。
产后子宫的复原
刚生产完的妈咪,摸肚子时会摸到一大块东西,那就是子宫。由于子宫会从怀孕前的100G,胀大到足月时的1200G。而小宝宝出生后,子宫仍然重达1000G(1Kg),大约是怀孕20周的大小。
因此,产后如果走动太剧烈或突然翻身移动,都可能会感觉到肚子里有个“东西”咚地转向一侧,那就是子宫晃动的关系。所以转身、翻身动作尽量不要太大,必要时,穿上束腹带可以加速复原、减轻不适。大致上,子宫在产后6个星期就可以回到正常大小。
产后的生理变化
生产过后,母亲的的生殖器官(主要是子宫)恢复到怀孕前的情形为止,通常需要6星期。
子宫
1.产后第二天的子宫底大约位于肚脐,而后每天约下降1Cm(可由腹部摸到),10天后才可恢复到位于骨盆腔内,要恢复至怀孕前的原状,需要6周时间。
2.有时候太过强烈的子宫收缩会导致“产后痛”。这种下腹闷痛较常发生于第二胎以上的产妇,通常于产后3~4天内消失。
3.原则上,如果子宫摸起来已经很硬,出血量又不是很多,就不必再一直做子宫环状按摩了。
恶露
恶露是渐次剥落的子宫内膜细胞,混着渗出的红血球、白血球及一些退化的细胞。正常的情况之下,恶露一开始比较浓,是深红色的液体;如果是鲜血,并且带有多量血块,则是不正常的。
产后约1~3天为红恶露
产后约4~7天为浆恶露
产后约1~3周为白恶露
产后运动
*产后腹肌松弛,做适宜运动可帮助肌肉收紧、保持身材,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依个人情形,选择适宜的运动,通过手术生产的女性,则应请教医生;
*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按时施行,需每天做,到产后两个月为止;
*运动前先解小便。起初切忌勉强或太累,次数由少渐多,做完运动,应适当休息。
产后要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在不会晕眩、体力可以承受的情况下,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常见的腰酸背痛等问题
产后最常见的问题是腰酸背痛。外国人没有坐月子的传统,他们生完小孩,很快就恢复日常活动,所以肌肉疲劳可以很快达到松弛和缓解。反观国内,长辈就是要产妇躺着不要动,所以背部肌肉永远僵在那里,于是越躺腰越酸。
资料显示,产后越不活动,腰酸背痛的女性就越多。所以正确的观念是产后要尽快恢复日常活动,多做伸展腰部的柔软操,并配合酸痛点的热敷按摩,才能预防腰酸背痛的产生。
会阴、伤口痛
一般而言,会阴肿胀在3天内会缓解,在第三天以后,走路应该不会被伤口疼痛影响才对。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换棉垫时及大小便后,都要冲洗会阴部以保持清洁。会阴伤口在产后1个月内大致都会长好,不过1个月后,有时摸起来还是会比较硬。产妇不妨于洗澡时,用温水做局部按摩或温水坐浴,帮助伤口软化及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这些都可促进会阴部缝线吸收及复原。
*如何做阴部冲洗?
以41~43℃的温水,由上往下方向冲洗(由尿道往肛门的方向,以避免肛门的大肠杆菌感染会阴部伤口),冲洗后以卫生纸轻柔擦干。因产后之子宫颈尚未密合,勿作阴道内冲洗。
*伤口的照顾
1.会阴伤口:采取坐或侧卧的姿势,减少会阴伤口的压迫。若产后会阴部水肿,生产当天可使用局部冰敷会阴伤口,以减少伤口肿痛;第二天后可使用温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
2.剖腹伤口:使用束腹带或束裤固定伤口,约7天左右伤口表皮愈合后才可淋浴。可用免缝或透气胶布贴于伤口上,或使用美容凝胶,以免结疤有碍美观。
回诊时间
*自然生产者:约产后42天回诊。
*剖腹生产者:约手术后7天回诊巡视伤口,产后42天回诊检查子宫、卵巢恢复情况,以及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医生检查产后子宫、卵巢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