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刚出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使公众感到震惊。不少网友对疫苗安全产生疑问。新生儿是否应该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是否常见?
“网闻”回放
日前发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使公众感到震惊。由于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围绕着该事件网友们纷纷产生疑问:新生儿是否应该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是否常见?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没有问题
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一类由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国家免费提供的疫苗具有强制性,符合规定的人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早在1992年便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靠吗?
原卫生部2007年制定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对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做了明确规定,“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这是为了更好的预防效果。”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晧东解释,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的效果,要比7天后接种的效果好得多。婴儿出生后很可能通过父母接触到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性高,但抵抗力最弱。“事实上,不仅我国,全世界几乎都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发布的《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文件)》指出:“如未能在婴儿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就会升高。”该组织还在其官网表示,“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
为了预防乙肝,我国一直将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作为努力的方向之一,实践也证明了新生儿接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1992年,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有乙肝。到2012年,由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20年间我国减少了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000万人,儿童的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近1900万人。
在今年的“世界肝炎日”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绍,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我国已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相比质疑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合理性,蔡晧东觉得疫苗厂家或产品本身存在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在疫苗的生产、流通、储存等环节,我国均建立了许多管理规范,如《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近年来,疫苗安全问题极少发生。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医院专门收治乙肝妈妈生育,每个月近200个妈妈在我院生出宝宝,所有宝宝都接种乙肝疫苗,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致婴儿死亡事件。”蔡晧东认为,这次乙肝疫苗导致婴儿死亡事件那么集中,而且所用疫苗都来自同一厂家,很可能是疫苗质量问题。
“使用其他国产厂家的疫苗仍然是安全的,大家不用担心,可放心使用。”她指出,“不过,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确实与疫苗质量有关,国家应该对疫苗生产厂家严格管理,把好疫苗的质量关,保证我们的宝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疫苗监管必须严之又严
如何加强疫苗监管?国外的一些经验或可借鉴。
比如,英国对疫苗的审批与生产极其重视,全国只有7家厂商具有该国疫苗生产资质。加拿大的疫苗召回机制十分健全,一旦疫苗出现质量问题,通过其特有的“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可以很快把所有问题疫苗一支不少地找出来。日本则严格监测疫苗的不良反应,通过非官方的第三方医师和专家进行社会监督,并要求所有的不良反应须不分大小全部上报。
因此,尽管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是经过无数临床经验证明过的,但疫苗的监管工作一刻也不能忽视和懈怠。不然,适得其反,本是“救人”的疫苗,却有可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