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饥饿也会引起腹泻?许多妈妈感到诧异,可是答案是肯定的。医生解释,因为摄入的食物太少,宝宝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就会促使肠蠕动增快。进食量越受限制,胃肠内食物越少,饥饿性肠蠕动就越明显。伴随肠蠕动,肠壁上的腺体分泌增多,于是出现腹泻,多见于体质差或有慢性病的婴儿。
扬扬半岁了,由于前些时候患了小儿肺炎,出院的时候,医生嘱咐爸爸妈妈:扬扬肺炎刚刚痊愈,给小家伙的饮食要清淡些,不要过多喂脂肪类和蛋白类食物。结果,到家后,小两口严格执行医生嘱咐:牛奶不敢喂了,蛋黄、肉类等辅食也不敢添加了,每天只给扬扬喂一些米汤。这样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扬扬的肺炎彻底好了,可小家伙的精神却差了,乌黑发亮的小眼珠似乎也黯淡了许多。而且不知什么缘故,十多天前,扬扬还拉起了稀:每天大便6~8次,每次量比较少,但大便稀薄,且混有少量的黏液。妈妈想,肯定是喂的米汤被细菌污染,扬扬得细菌性痢疾了。她又想,既然扬扬是拉肚子,那就更不能给他吃脂肪类和蛋白类食物了。不仅如此,在限制饮食的同时,妈妈还给扬扬吃了不少止泻药、抗菌药物等。奇怪的是,扬扬的腹泻不但没有丝毫转机,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不得已,爸爸妈妈只好带他来到儿童医院,请求医生查个究竟。
医生详细询问了扬扬的进食情况,又做了仔细的检查。扬扬的身高正常,体重略微有些偏轻,全身皮下脂肪单薄,体质较为虚弱。然后检查了扬扬的粪便,之后,医生告诉爸爸妈妈:初步诊断扬扬为饥饿性腹泻合并中度营养不良。
小两口心里有些疑惑,向医生询问道:“前阵子对孩子的饮食进行限制,每天只给他喂米汤,这营养不良可以理解,但这饥饿性腹泻又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解释道:“通常来讲,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包括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所致的消化道功能紊乱;后者则包括饮食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腹泻。饥饿性腹泻就属于后者,它是一种由于摄入食物太少而引起的小儿腹泻。”
“饥饿也会引起腹泻吗?”扬扬爸妈大惑不解。
“是的,”医生回答道,“因为摄入的食物太少,患儿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就会促使肠蠕动增快。患儿进食量越受限制,胃肠内食物越少,饥饿性肠蠕动就越明显。伴随肠蠕动,肠壁上的腺体分泌增多,于是出现腹泻,多见于体质差或有慢性病的婴儿。过多的忌口,过分地限制饮食量或只让孩子喝点汤水之类,由此易造成肠蠕动增加,排出稀清黏液便。你们家长呢,看到这些症状,又多误认为是细菌性痢疾,进一步限制进食量,结果加重腹泻。
“现在已经证明,那种对腹泻患儿采取禁食8~12小时甚至24小时,让胃肠道休息的饥饿疗法是错误的。许多研究表明,即使腹泻时,患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并未完全消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仍可达到正常的60%~90%。较长时间的饥饿,不仅不利于患儿的营养维持,还使原有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恶化,影响肠黏膜的修复、更新,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最后,导致腹泻-营养不良-腹泻的恶性循环,更加剧了病情。”
扬扬的父母恍然大悟,继续询问医生:“作为家长,碰到这类情况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医生耐心地回答:“无论哪种腹泻,家长首先要注意的是,给孩子补充水分,如口服补液盐,以防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小儿饥饿性腹泻的治疗,家长应格外注意下列几方面:
①母乳充足者应继续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的小儿食欲恢复快,腹泻和呕吐次数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且体力恢复早,抗病力较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②母乳不足者,每次喂奶后,可适当加喂一些牛奶,或在两次喂奶中间加喂米汤,米汤内可加多维葡萄糖,并注意按月龄,及时适当增加各种辅食。
③人工喂养儿可先用稀释后的牛奶(比例:牛奶1份加水2份)喂养2~3天,以后逐渐增加牛奶的比例直至全牛奶。
④半岁以上的孩子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可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喂养量要根据小儿的食欲和消化情况而定,同时,还要充分提供各种消化酶和维生素,遵照‘循序渐进,逐步充实’的原则,把营养三要素逐渐调整到正常水平。
⑤对于食欲不好、吐奶、每天腹泻次数超过十次以上的重症患儿,可用中药调理脾胃,宜用四君子汤加味。处方是: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神曲、炙甘草煎服,同时,逐渐给小儿增加奶量及辅食。
⑥如合并严重消化不良或感染病例,则住院治疗较为妥当。”
听了医生一番详细解释,扬扬的爸妈总算弄明白了,心想,要做个合格的家长还真是大有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