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育儿 > 1-3岁幼儿护理

幼儿脾胃虚弱的原因及调理方法

【摘要】“能吃、能睡、能玩、健康长大”是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愿望,但孩子挑食不吃饭、或者吃得好喝得好却不长肉,容易生病,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对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瘦小,还动不动就感冒,中医认为这与脾胃密切相关。小儿生理“三不

“能吃、能睡、能玩、健康长大”是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愿望,但孩子挑食不吃饭、或者吃得好喝得好却不长肉,容易生病,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对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瘦小,还动不动就感冒,中医认为这与脾胃密切相关。小儿生理“三不足两有余”,其中一个不足就是“脾常虚”,脾虚则影响五脏六腑,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只要调理好脾胃,体质才能得到增强。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但喂养不当、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易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受损,则五脏六腑不能被充分滋养,这可引起儿童各个系统的疾病,如肺系疾病(呼吸系统)、脾系疾病(消化系统),像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肾脏疾病、多动症、抽动症、生长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等也与脾胃有关。

可以说脾胃功能与儿童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生息息相关。在儿童保健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养好脾胃。3岁以下,尤其1岁以内的婴儿,是脾胃功能最容易受损的年龄。脾虚证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当以预防为要!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婴幼儿脾胃虚弱?

导致婴幼儿脾胃虚弱的原因有很多,如过饱、过暖、缺少运动、过服凉茶、过食生冷、过早食用酸奶、空调病、疾病影响(失治误治、过渡治疗,尤其滥用抗菌素)等。此外,学习压力、电子产品、不良的喂食行为等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情绪,导致肝气不舒,克伐脾土。

其中,食积是导致脾胃损伤的重要原因,积食常见的表现有不思饮食、舌苔厚腻、大便臭秽、便秘、口气、夜寐不安、哭闹、磨牙等。

“脾胃调理”金字塔五步法则

1、母乳喂养,合理膳食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因此,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有序、按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不滥用保健品;平时不吃或少吃生冷油腻、甜食饮料。

部分家长为了给孩子进补,选择让孩子多吃肉、喝老火汤,这样反而更容易导致积滞。元代医书《活幼心书》里提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说想要小儿平安健康,过饱、过暖皆不宜,吃饭七分饱就可以了。

2、多晒太阳,运动强身

每天2小时晒太阳(避免直射)。1-5岁儿童每天轻、中强度的活动时间累积达到3个小时,5岁以上的儿童每天中、高强度的运动至少60分钟。

3、小儿推拿,燮理阴阳

除了食疗外,小儿推拿调理孩子脾胃功能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平时在家可以给孩子用推拿手法调理阴阳:捏脊3~7遍、补脾/清补脾100~200次、运内八卦200~300次、揉板门200~300次、清肝经100~200次、捣小天心100~200次。

4、药食同源,调养脾胃

夜卧不安、唇红:独脚金5、脉动5、麦芽10,瘦肉少许,煲汤(舌苔厚、去麦冬,皮肤瘙痒、加土茯苓15)

口气、舌苔厚腻:三星汤/神曲6、山楂6、麦芽15、蜜枣1个/白萝卜汤

怕冷、气弱、懒言、不容易上火:黄芪10、白术15、党参5(大便干,生白术30)

腹胀呕吐、舌苔白腻:陈皮炒米粥、胡椒猪肚粥

口水多、面色白、舌苔腻、舌体胖:土炒白术10、炒薏苡仁10(大便干,改土炒白术为生白术30)

过敏体质儿童“三色菜”:卷心白、洋葱、胡萝卜

5、合理使用中成药/中药

藿香正气口服液: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兼少许消化不良的孩子。

保济口服液:岭南地区湿气重,现在的孩子常呆空调房,夏季喝冷饮又多,保济口服液尤适用于消化不良兼湿气重的孩子,感冒初期又有明显积食表现的时候也适宜。

小儿消滞颗粒:内含芒果核、山楂、枳壳等中药,可以消食导滞、理气化湿,不仅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症,还可以日常预防保健。

四磨汤口服液: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可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食积证,如出现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等。

中成药使用方便,适用于辨证准确、病情稳定的患儿,但在个性化方面存在不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更能体现治病因人而异的原则。如有些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很容易“上火”,经常出现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口气重,同时又有手脚怕冷、大便稀溏的表现,这是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寒。此类患儿服用中成药常收效欠佳,应前往医院,让医生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视病情加减方药。

标签: 儿童护理 护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