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每和别人说起带娃出游,有人会表示赞赏,但也有人会表示不解,这其中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孩子这么小,记不住的,出去玩就是浪费!”这个说法看似挺有道理的,我们确实很难记得自己两、三岁的事情。但这个理由真的成立吗?
每每和别人说起带娃出游,有人会表示赞赏,但也有人会表示不解,这其中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孩子这么小,记不住的,出去玩就是浪费!”这个说法看似挺有道理的,我们确实很难记得自己两、三岁的事情。但这个理由真的成立吗?
遗忘的顺序先快后慢,所以要增强记忆只需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他用无意义的音节(无意义音节由3个字母组成,其组合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作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正是由于“先快后慢”这个规律的存在,人们可以借此提升记忆力。如果想让记忆者把识记住的内容保持在大脑中,其实只需要做到一点——及时复习。这对于孩子出去旅行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从旅行地回来后就把这段经历抛之脑后,不再去回忆,那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地淡忘这段经历。
要想孩子记得住:点燃孩子的兴趣!
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记忆材料的性质、数量、位置等等,但这些都是客观的因素,其实我们主观上也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的记忆,兴趣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我前面说的,我们确实很难记住自己两、三岁时候的事情,但我们不如一起回想一下,我们两、三岁的时候,除了在家吃、喝、拉、撒以外,还有经历过什么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情吗?也许是某一段特殊记忆的闪回?而大部分庸常的生活并没有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印象。
留下印象的一定是点燃孩子兴趣的某一瞬间。打个比方,小明特别喜欢玩游戏,假如有两个材料需要小明去记忆,一个是1000字的一份游戏攻略,另一个是1000字一篇古文,你觉得小明更愿意去记忆哪个?对于他而言,哪个更容易记住呢?答案显而易见啊!
其实对于孩子也一样,你觉得是在家里吃、喝、拉、撒一周对孩子更有意义、更容易被记住?还是带孩子出去游玩一周呢?所以,不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又何必过早地下结论认为他们记不住呢!
真的记不住吗?——别忽略了“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指的是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说白了,所谓的内隐记忆就是指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但我们并不知道已经记住了,甚至还觉得没有记住。
内隐记忆的研究最早源于英国学者Warrington和Weiskrantz对于失忆症病人的研究,他们让失忆症患者学习一些常见单词,如HOT。几分钟后将这些单词和一些未出现过的新单词混在一起,让失忆症患者辨认,结果他们很难辨认出哪些词学过,哪些没有学过。但如果将一个单词的中间字母隐去,让他们填补上该单词所残缺的字母,如H_T,则他们填出HOT的概率比HAT、HIT等单词要大得多。这说明原本对HOT的学习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了记忆,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这就是内隐记忆。后来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内隐记忆也广泛地存在于正常人群中。
对于孩子的旅行也是一样,很多旅行的经历他们看似没有记住,但也许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记住了,只要能给他们一些回忆的提示和线索,这些记忆的内容很快就会迸发出来。
我们可以这样做,来强化孩子旅行的记忆,让他们更深刻地记住这段体验:
1.拍摄照片、视频。现在手机这么方便,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拍一些照片和视频,等到回家后,经常和孩子一起通过这些影像资料去回忆那段行程,也是一个不错的亲子互动的过程。
2.一些高质量的旅行书籍和旅行纪录片也是非常不错的回忆资料。比如苜苜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跟我去新加坡》,这本书的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新加坡深度旅行的行程,并搭配了丰富多彩照片和手画。苜苜第一次去新加坡式才一岁半,现在已经三岁多了,但每次看这个书时,依然会津津有味地跟我呱啦呱啦地说在新加坡的见闻。
不过,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孩子真的不能记住出游的事情,那就真的没必要带孩子出去看看了吗?最好的成长在路上,有了父母的陪伴,只要在旅行的当下孩子是快乐的,我想旅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