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宝出生以后,妈妈从此就踏上了艰辛的带娃之路,不仅得带娃,还得和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阿姨大妈奶奶婆婆斗智斗勇,实在是心累。
宝宝出生以后,妈妈从此就踏上了艰辛的带娃之路,不仅得带娃,还得和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阿姨大妈奶奶婆婆斗智斗勇,实在是心累。
说起这些好心人啊,那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们管不到的,从宝宝没长牙,到宝宝爱哭闹,再到宝宝没断奶,总有他们念叨的事情,当年甚至还有热心阿姨看到小编的宝宝到十三个月还是爱爬不爱走,郑重告诉小编走路早晚和智力有关系,让小编早点带孩子去看看。
一般来说宝宝在7个月的时候进入行走敏感期,不过根据数据统计,仅仅只有不到一半的宝宝能在1岁前学会走路,大多数都是在15个月之内开始学走路。
宝宝走路早晚和什么有关系呢?
1、腿部肌肉因素
只有小家伙的腿部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宝宝站立行走,平时爸妈可以和宝宝做一些科学的动作,进而帮助孩子腿部肌肉发育。
2、平衡感因素
站立行走需要大脑来掌握平衡,只有宝宝对于平衡感掌握好,他才能成功走路。
3、性格因素
这一点往往是决定孩子走路早晚的重要原因,有些宝宝性格很温顺不喜欢过早的去挑战某些事情,往往就走路比较晚,而有些宝宝就是个急性子,总是很着急去了解新世界,学会走路就比较早。
宝宝走路早真的就是好事吗?
答案:NO!甚至会有危害。
1、O型腿
在宝宝的腿部骨骼肌肉未发育到一定程度就学走路,在体重的压迫下很容易导致腿型变形,比如常见的O型腿。
2、长不高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发育快于下肢,过早的学坐和走路压迫脊柱发育,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3、扁平足
站立以后我们的体重就全部集中到脚部,当宝宝的足弓还没发育好之前学会走路,往往会导致孩子扁平足。
每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路程,作为爸妈不要刻意去和别人家孩子对比这些,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只是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简化出来的育儿知识,我们不要也不能太过于关注时间点,只要宝宝身体发育一切正常就说明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