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宝宝都不爱吃饭,这可是让无数家长都愁坏了。其实,在中医上,有针对宝宝不爱吃饭的治疗。而且很简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宝宝都不爱吃饭,这可是让无数家长都愁坏了。其实,在中医上,有针对宝宝不爱吃饭的治疗。而且很简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胃经穴
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人体摄入的饮食水谷,都赖于脾胃的运化,故而脾胃功能的好坏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成人都要注意养护自己的脾胃,小儿更是如此,况且,小儿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全,很容易受到损伤,很多孩子不爱吃饭就是因为脾胃不好。
想让孩子吃嘛嘛香,可以补补胃经穴。
胃经穴不是一个穴位,还是一条经络走向,适用于小儿推拿。位于小儿拇指掌面第二节,或者说是近掌端的第一节,自腕横纹至拇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处。
具体推拿方法:家长用自己的拇指螺纹面自大拇指指根向腕横纹方向直推,一般100-500次,此为补胃经,可以增强胃动力。
另外,如果孩子吃的过多,超出了脾胃功能的运化能力,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这样的话,孩子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主要的表现为口臭、口疮、口渴、便秘等,这个时候就该“清胃经”,而不是“补胃经”,给胃减减负。
清胃经的手法和补胃经的手法相反,家长用自己的拇指螺纹面自腕横纹向大拇指指根的方向直推,同样是推100-500次。
注意两者在手法上,清胃经要求手法轻快,补胃经手法则应柔缓。给宝宝推拿时,可蘸用清水辅助清热,也可用婴儿油、爽身粉作为润滑作用,减轻涩滞感,便于操作。
2、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主治小儿疳积。小儿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由于家长太娇惯,放任孩子吃一些零食,这些食物、饮料等不耐消化,到了饭点就没有食欲,不好好吃饭。这一类孩子如果针刺四缝穴的话,流出来的血液就发黑、偏暗。
对于这种情况造成的食欲不振,首先要杜绝孩子吃零食,然后在小儿推拿上,有一个手法叫“掐四缝”。
具体方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约掐5~7次,可以起到理中行气,化积消胀的效果。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医推拿上经常用摩中脘的方法健脾益胃,提高脾胃的消化能力,消化好了孩子自然就饿的快,吃的多。
如果孩子胃口不好,不妨试试摩中脘法。
具体方法:用手掌放在宝宝的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用摩法顺时针摩中脘穴10到30分钟。
4、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取穴的时候手掌平摊,大拇指靠近其他四指,大鱼际隆起的位置就是此穴。
板门穴是小儿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也只有揉小儿的板门穴,才能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板门,位于肌肉丰厚的大鱼际处,易于操作。
具体方法:家长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或者是爽身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先顺时针按揉2-3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按揉2-3分钟,可调整脾胃功能。
5、内八卦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
具体方法:家长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将小儿掌心向上,家长再以左手拇指放在小儿手心离位处,用右手拇指指腹运内八卦,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运100-300次。
根据推拿学中“顺补逆泄”的远离,如果是脾胃虚弱,小儿大便稀、拉肚子可以选择顺运,如果是口臭、打嗝、便秘,就选择逆运。
纵使家有余粮万千,孩子不吃一口也是愁人,这时不妨给多孩子按按身体上的“吃饭穴”,从根本上调理孩子娇弱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