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个2岁小女孩,因为大人善意的亲吻导致高烧不退,不得不住院治疗。医生说孩子得的是“亲吻病”。那么,在孩子脸上亲一下,真的会得“亲吻病”吗?
医生表示,临床上没有“亲吻病”这种说法,其实所谓“亲吻病”是指通过口腔或唾液传播的疾病。
在临床上,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如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结膜炎、口腔疾病支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都可能通过亲吻传染给宝宝。
一些家长喜欢将食物咬碎后再喂给孩子吃,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吸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
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以及亲吻孩子嘴巴等,都可能将自己体内的病毒传染给孩子。
家长在明确自己患有感冒和口腔疾患之后,不要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些老年长辈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喜欢自己先尝尝,然后再喂给宝宝。
如果自己体内的病毒正处在传染的潜伏期,便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许多大人对拉肚子也并不在意,致病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可以传播病毒的。
此外,家长们还应该注意,不是等自己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等明显感冒症状,才开始与宝宝保持距离。
宝宝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因此家长们应对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视。
只要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比如轻微的头疼、咽痛,也应避免跟宝宝做出相互亲吻等亲昵之举。如果家长想表达爱的方式,亲亲宝宝脸蛋、额头就行了,别再嘴对着嘴亲吻了。
什么是“亲吻病”亲吻病是一种噱头,它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像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
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据了解,这种病的潜伏期在1~2周,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病情严重时,口腔粘膜还可能出现点状成簇性出血样小红点,甚至发展到牙龈,随后机体皮肤出现小红丘疹或靶心样丘疹。这种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会在10天左右自动痊愈。
家长这些习惯要改↓
●喜欢将食物咬断咬碎后再喂给幼儿;
●喂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试试温度;
●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
●亲吻孩子的嘴巴;
●外出回家不洗脸、洗手、不换衣服,就抱孩子亲热;
●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时与孩子亲热等。
9种情况千万别亲宝宝一、患有感冒,即使是轻微的感冒症状
不论何种感冒,在咽喉位置皆有致病的细菌或病毒。由于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冒病毒所感染。
严重的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即使家人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尽量避免相互亲吻的行为,必要时最好戴上口罩。
二、浓妆艳抹时
有专家指出,化妆品已成为儿童母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不少化妆品含有铅、汞等化学物质,且含有雌性激素。这些有害物质通过亲吻进入宝宝体内,容易引起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美国就曾报道过婴儿因与母亲脸贴脸,误舔食了母亲脸上的粉脂从而发生铅中毒的病例。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嘴唇涂有唇膏去亲吻宝宝,在接触宝宝时应尽量减少化妆。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腮腺炎或流腮。这种病主要通过鼻咽部分泌物的飞沫等传播,传染性很强。
特别是对于抵抗力很弱的新生儿来说,如果大人唾液中存在腮腺炎病毒,都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
四、扁桃体炎
宝宝是扁桃体炎的好发人群。这是因为1岁以下的宝宝扁桃体还没有发育完全。
而扁桃体炎患者的唾液中存在大量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当亲吻宝宝时就会把病菌传给宝宝致其发病。
五、流行性眼结膜炎
由于宝宝年幼,抵御疾病的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亲吻者正在患有的流行性眼结膜炎等疾病。
患者通过眼屎、眼泪及被这些病菌、病毒污染的手而传染给宝宝,也有可能通过亲吻的方式传染。
六、长有水泡不宜接近新生儿
水泡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好发年龄在1-4岁。患有水疱的人容易通过唾液或飞沫、接吻等方式传播。
这种病毒对成人的危害并不十分严重,但对新生儿却是致命的。成人在水疱发作期和恢复期,都不适宜亲吻和亲近宝宝。
七、患有口腔疾病
初生婴儿的口腔并不存在细菌,而这些疾病通常是由身边的大人传染给孩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母亲。
如果妈妈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中就会存在大量致病病菌,通过亲吻宝宝,这些细菌就会直接进入宝宝的口腔。
八、肝炎、病毒性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
这类患者的唾液或汗液等都有可能存在病毒,对于抵抗力很差的宝宝来说,感染率很高。
因为甲肝主要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播,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因此,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九、面部有脓疮疱、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这类皮肤病属于接触性传染且传染迅速,患者皮肤表面渗出的物质含有大量可使其他接触者致病的病菌和病毒,与宝宝皮肤接触可导致感染。因此这类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与宝宝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