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育儿 > 1-3岁幼儿护理

孩子睡觉磨牙、腹痛是肚里有寄生虫?真正原因是……

【摘要】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一些家长甚至把磨牙作为给宝宝使用驱虫药的指标。那么磨牙真的是因为肚子里长寄生虫了吗?要不要给宝宝使用驱虫药?跟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磨牙跟寄生虫有联系吗?

磨牙的现象在医学上叫做磨牙症,它是指宝宝睡觉时会习惯性磨牙,甚至在白天也有无意识磨牙的习惯。研究表明,磨牙与寄生虫病没有必然的联系,它的发生多与心理因素、咬合不正、咬合干扰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过敏、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把“磨牙”和肠道寄生虫病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高发率。据统计,约有30%的10岁以下儿童有磨牙的问题。与此同时,儿童也是肠道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

如何判断宝宝要不要驱虫?

1根据年龄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岁以上孩子可行驱虫治疗,2岁以下的孩子无需驱虫。

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宝宝基本都在大人的看护下活动,吃外面的食物也比较少,感染虫卵的几率比较小。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损害肝功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因此,2岁以下的宝宝没有驱虫的必要,对于他们来说,防治寄生虫的最好方法是注意卫生。

2岁以后,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甚至喜欢爬在地上玩,很容易将虫卵沾在手上,特别是指甲缝内。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大大增加了患寄生虫病的几率。因此,如果怀疑宝宝有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寄生虫病的症状时,应带他去医院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

2根据症状判断

寄生虫的种类有很多,但宝宝最易感染的是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而且感染后的症状因寄生虫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蛔虫:

宝宝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脐周痛,有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症状。症状严重的患儿还会伴有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

蛲虫:

当宝宝睡着后,雌虫会爬到肛门外大量排卵,引起肛门和会阴部的瘙痒,故此,宝宝常有手抠肛门、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

钩虫:

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以贫血,发热,咳嗽,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可出现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以及大便潜血等表现。有些患儿还会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碎纸等“异嗜癖”的症状。

绦虫:

上中腹部疼痛是感染绦虫最常见的症状,有时疼痛很剧烈,但进食以后,疼痛多数能缓解。还有少数患儿会伴有恶心、腹泻、便秘。病初起食欲亢进,病久食欲不振,出现消瘦、无力、头昏等症状。

3通过检查判断

粪便中寄生虫卵及原虫的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和重要依据,它既能观察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也是考核抗寄生虫药物的疗效、进行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何科学驱虫?

市场上的驱虫的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呱嗪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宜空腹或睡前服用

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是因为空腹时,胃内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入肠道后易于与虫体充分接触。此外,蛔虫在人体空腹时也处于“饥饿”状态,可因贪食而“吃药”增多,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

2不宜长期服用

有些家长见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一旦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它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服用。

3要按医嘱服用

通常情况下,虫体是在服用驱虫药后2~4天才排出,因此在服药一天后并不能在粪便中找到。很多家长却将这认为是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的原因,而擅自给宝宝增加药量,殊不知这种做法极易引起副反应。因此,给宝宝服用驱虫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4服药后多吃富含纤维食物

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于虫体排出。此外,大多数钩虫病及严重的蛔虫病患儿都伴有贫血现象,因此,驱虫后应适当多吃动物肝脏、牛奶和瘦肉等食物。

5服药后少吃产气食物

服用驱虫药后,应少吃易萝卜、山芋、豆类等“产气”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腹胀、便结,不利寄生虫的排出。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驱虫药也不例外。因此,家长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孩子服药,不要因为觉得脸上有“虫斑”,“睡觉磨牙”,经常“腹痛”等症状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

标签: 睡觉 磨牙 宝宝2个月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