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育婴在线百科小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育儿 > 1-3岁幼儿护理

婴儿肠绞痛 宝宝哭闹的元凶

【摘要】当宝宝因不明原因大哭时,不只孩子身心不舒服,就连爸爸妈妈也不知所措,虽然有些爷爷奶奶会告诉爸妈:“等孩子哭完就没事了,他可能只是想撒娇。”不过,专业小儿科医生提醒,事出必有因,宝宝大哭时或许是身体发出不舒服的警讯,这些警讯都有赖于父母及时注意,才有办法尽早治疗。

相信一定有不少父母都碰过类似情形: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幼儿,因不明原因不停大哭,怎么哄都没有用,经医生诊断后才发现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引起的症状。其实,“婴儿肠绞痛”并不一定代表宝宝出现肠绞痛症状,有时就连专业的小儿科医生也无法找出宝宝哭闹的真正原因,但宝宝在哭的时候,双脚会猛烈乱踢,且看起来腹部紧绷,所以就有人直接将此现象统称为“婴儿肠绞痛”,并沿用到现在。虽然这个病症名称并非完全正确,但宝宝的确也会因某些因素而出现肠绞痛症状。本文将针对真正的“婴儿肠绞痛”症状进行详细剖析。

何谓“婴儿肠绞痛”

1954年,一名纽约市的儿科医生Morris Wessel提出三个准则来定义婴儿肠绞痛:“宝宝在一周内大哭三次以上,每次长达三小时,且持续三个星期。”婴儿肠绞痛通常发生在出生一到两个月内的新生儿身上,大约25%的宝宝曾发生此现象,一般三四个月大以后的婴幼儿便较少出现此症状。虽然国外为此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始终找不到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早期有些父母与医生都认为,只要等待时间过去,症状就会自然好转。这就是为何某些婴幼儿健康守则会告诉父母“此时应抱着宝宝,适时安抚他,待宝宝获得安全感之后,自然会停止哭泣。”不过,当宝宝大哭时,不见得只想撒娇,病理引起的身体不适,也是造成新生儿哭不停的原因之一,且大多数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会深感焦虑。因此,为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到了2008年时,又有学者重新定义婴儿肠绞痛的意义及建议处理方式:“宝宝在一周内大哭三次以上,每次长达三小时,且持续一周时,就必须请医生介入观察治疗。”

引起婴儿肠绞痛的可能因素

1.乳糖不耐症

造成婴儿肠绞痛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遗传自父母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的起因为消化系统内缺乏水解乳糖所需的乳糖酶,导致人体无法有效消化摄取的乳糖,一旦食用了含乳糖的母乳或相关食品,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腹胀、腹泻等),也使宝宝的肠子蠕动异常,引起哭闹不安。曾有研究显示,亚洲地区约有七成的人口罹患乳糖不耐症,其中只有二成五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生婴幼儿肠绞痛的个案当中,就有八成宝宝罹患乳糖不耐症。此外,针对某些因特殊原因而无法顺利喝到母乳的肠绞痛宝宝,只要换成无乳糖配方的奶粉,将近一半的肠绞痛婴幼儿能改善症状。

2.母乳蛋白过敏

有些爸妈可能曾发现,宝宝平时只喝母乳,却出现不明的血便。这种状况为“母乳宝宝过敏性直肠炎”。这是一种由母乳蛋白过敏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0.5%~1%,起因可能是由于妈妈平日饮食中的蛋白质进入母乳后所导致。顾名思义,关键食物为牛奶等易引发过敏的相关制品(因特殊原因而喝配方奶的宝宝也有同样情况,比例可高达5%~25%)。这些宝宝平时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当喝下母乳(或配方奶)之后,便比较容易苦恼,且排泄次数增加,并出现血便或黏液便;症状由轻到重也有不同表现。较轻微的症状为肠绞痛、腹胀及苦恼,较严重的表现则为血便。为改善此现象,哺乳妈妈可以进行适度饮食控制,方法为每天摄取的奶制品或蛋白类饮品少于500ml,若妈妈本身对其他食物也会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甲壳类(虾、螃蟹、蛤蛎、牡蛎等)、花生、巧克力、芒果、草莓、猕猴桃等容易致敏的食材,都须减少食用量,但不应完全避免食用,以免营养摄取不均;经相关研究证实,有五成至八成的宝宝都能因此改善症状。

3.孕妇生活环境与性格

此因素或许和婴幼儿肠绞痛无直接关联,但临床上曾有性格较焦虑的孕妇照了超声波后,发现腹中胎儿经常哭泣,当宝宝出生后,便需要父母多花时间加以安抚。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妈妈的生活环境、家庭原因、情绪等会成为婴儿肠绞痛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妈妈如果经常散发紧张的情绪,可能也会影响宝宝,使宝宝的肠胃蠕动变慢,造成食物吸收不良。

此外,肠道的益菌多寡也会影响肠子发育,且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宝宝确诊为双糖(乳糖及蔗糖)不耐症时,除了将饮食中的双糖去除之外,同时也可搭配益生菌来改善双糖酶活性,益生菌甚至还能加速牛奶蛋白过敏复原,所以也有医生会建议家长可利用补充乳酸菌的方式,来缓解婴儿肠绞痛的问题。

治疗及预防

1.听从医嘱给予用药

若确诊为婴儿肠绞痛,医生就会为宝宝开立药方(视病情可分为消腹胀与抗过敏药物),若宝宝有肠子蠕动方面的问题,就会再额外追加预防肠痉挛的药物,通常服用两周至三个月不等,病情就会逐渐好转,其中甚至有八成至九成的宝宝可在服药过后两三周时停药,父母除了准时喂宝宝吃药之外,也需听从医嘱,改变自己与宝宝的饮食习惯。

虽然随着月龄渐大,宝宝的消化功能便趋于成熟,婴儿肠绞痛的症状就会自然消失,但其中可能有一成左右的患者,过了三四个月大之后,仍会出现哭闹、胀气等症状,此时医生也会视情况调整药物。在没有医生处方签的状况下,父母切记不可停药或自行到药店选购药物,以免为宝宝的身体带来更大负担。

2.平时可按摩宝宝腹部

按摩有助于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并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对于身体的修复能力、免疫力与脑部皮质活动都有正面效益。此外,按摩宝宝的腹部,还能改善胀气及便秘等问题,进而促进消化代谢,对出现肠绞痛症状的宝宝而言,将带来正面帮助。在按摩腹部时,爸妈可以用手掌贴合宝宝的肚子,轻轻以顺时钟方向画圈,按摩过程中可以和宝宝说话,安抚他的情绪。

不过,宝宝刚出生时,关节与肌肉组织都尚未发展完全,身体较无支撑力,所以建议爸爸妈妈尽量等宝宝一个月大之后再为他按摩。按摩时,力度必须掌握“轻、慢、柔”三个要素,并搭配适量按摩油,才不会摩擦到宝宝的肌肤,但按摩油须避免使用石油或矿物提炼出的物质,应以植物油为佳。

3.婴幼儿肠绞痛与偏头痛有关?

2013年4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某篇研究发现,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似乎和婴儿时期的婴幼儿肠绞痛有所关联;其中,有五成至八成的个案在小时候曾发生过婴幼儿肠绞痛,所以学者推论婴幼儿肠绞痛可能是偏头痛的前驱症状。虽然原因尚未明确,但或许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肠胃道不具有足够的益生菌,进而刺激到脑部,才会导致往后经常出现偏头痛症状。此外,2012年9月发表在《神经学杂志》(Neurology)的某篇研究也显示,比起正常妈妈,偏头痛妈妈生出的小孩,也较容易出现肠绞痛症状。拥有这种体质的宝宝,起初在子宫内接收的环境为安静、温暖与昏暗,在毫无预警的状况下,一出生后就立刻被迫接受充满光线、嘈杂与冰冷的环境,他们可能也会因此过度敏感,才比一般的孩子更爱哭闹。

不过,有偏头痛困扰的妈妈不必太忧心,毕竟婴幼儿肠绞痛仅能算是一种症状,并非正式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来说,不会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如果真的很担心宝宝的健康状况,只要发现宝宝有任何不对劲,一定要请专业的儿科医生为宝宝亲自评估是否有疾病方面的问题,若顺利排除所有疾病因素,接下来就有赖于爸爸妈妈的陪伴,给予宝宝足够安全感。

标签: 肠绞痛 哭闹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