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药补不如食补,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尤其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因各种原因影响铁质的摄入或对铁的吸收减少,体内铁储存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致病。
学习宝宝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法
药补不如食补,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尤其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因各种原因影响铁质的摄入或对铁的吸收减少,体内铁储存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致病。
由于贫血使血液带氧能力减低,对小儿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起病大多缓慢,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发展速度;一般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指甲变形(反甲)等表现;较大的患儿可述说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肢体浮肿。牧λソ叩戎⒆础?nbsp;
本病属于中医“血虚”、“虚黄”、“黄肿”的范畴。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在于脾胃,同时又受心、肝、肾等脏器的影响。所以脾胃及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理基础,也是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据所在。临床治疗除针对脏腑虚损辨证用药外,还须重视饮食调理,使药治与食疗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药物治疗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脾虚气弱型表现为面色发白,唇舌色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塘软,脉虚而软。常用方药有炙黄芪、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陈皮等。
二、心血亏虚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干燥,心谎气短,睡眠不实,舌淡脉细。常用方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党参、丹参、酸枣仁、龙眼肉等。
三、气血两虚型表现为上述两型症状相兼。常用方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川芎、鸡血藤、阿胶、陈皮、炙甘草。
四、肝肾不足型多见贫血时间较长,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其表情呆滞、智力低下,手足颤动,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舌淡脉弦细。常用药物有龟板、白芍、阿胶、制首乌、熟地,当归、怀牛膝、枸杞子,紫河车粉(吞服)。
饮食疗法是缺铁性贫血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轻症患儿单用食疗即可治,对重症患儿采用食疗既可加速康复,又能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且所选食物大多味美可口,便于食用,易为患儿接受。
常用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心、猪肚、瘦肉、黑豆、菠菜、油菜、芹菜、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桔子、柚子、无花果等。其中桔子、广柑、酸枣、猕猴桃、蕃茄、红枣等干鲜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故应经常食用。
常用食谱有:
红枣木耳汤黑木耳15克,红枣15枚,温水泡发洗净。放入小碗,加水和冰糖适量,隔水蒸1小时后食用。
桂圆大枣汤龙眼肉30克,大枣10枚。将龙眼、大枣去核洗净,共煮汤服用。
猪肝菠菜汤猪肝100克,菠菜150~200克。将新鲜猪肝切片;菠菜去根洗净切段;锅内水烧开放少许姜片及盐,放入肝片和菠菜,水沸肝熟,饮汤食肝及菜。
花生大枣膏带衣花生米6~10枚,大枣6~10枚(去核)。将大枣煮熟与花生米共捣为泥,每日一剂,分3次用大枣汤送下。